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祥 人已读
老年人护齿:没用牙齿别不舍得拔
人体进入了老年阶段后,牙齿的松动脱落似乎变得不可避免。“80岁有20颗的健康牙”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衡量老年人健康的指标之一。不过,不少老人把口中留有多少颗牙来作为评价健康的标准,却不管不顾这口中牙齿是否还健康有用。另外,老年人也是假牙(学名“义齿”)佩戴的主要人群,而假牙可以一直用下去、假牙材质要选贵的、不要带卡环的活动假牙等,也是时下老年人在假牙认识上存在的普遍误区。
误区一:牙齿尽量不拔,拔了其他牙齿会松动
在不少老年人眼中,牙齿是“弥足珍贵”的,因为它的数量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标志,即便这些牙齿已经松动了,对应的牙齿已经脱落了,已经基本失去了咀嚼的功能,也希望能够一直保留下去。让它自己松动掉下来,不要主动拔掉。另外,还有一些老人听说,如果拔了一颗牙,周边的牙齿也会跟着松动,因此也很抗拒拔牙。
牙齿松动由牙周炎所致;坏牙不拔影响健康
当人进入老年阶段,牙列缺损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一些老人在就诊时,往往提出“不拔牙装假牙”的要求,认为口内余留牙都具有保存价值。其实,在某些情况下,口腔内的余留牙非但没有保留价值,反而会影响修复效果,诸如龈下残根、二三度松动患牙、根管治疗后炎症长期不愈患牙等。对于此类患病的牙齿,老年朋友也不要过度留恋,因为它们对于修复治疗整体设计制作有害无益,作为潜伏病灶的牙齿均不能保存,需要拔除后修复。
其实,老年朋友牙齿松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由牙周炎引起的,而与是否拔牙没有关系。如果不好好治疗牙周炎,牙齿就会先后松脱。而如果有的牙齿已经非常松动没有保留价值,硬是不愿拔除,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首先,炎症会扩散,会对尚健康或牙周炎程度较轻的邻牙产生不利影响。其次,有些患者是等到这些患牙自行脱落,而这个时候牙槽骨已严重吸收,对将来义齿的修复带来不利的影响。最后,不及时拔牙,也造成不能及时地进行义齿修复,会造成患者咀嚼功能低下或咬合紊乱,对患者的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一旦出现无法保留的患牙,应做到早拔早装,才最有利于口腔健康。
误区二:心血管病患者不能拔牙
如今,心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之一,刺激、疼痛、精神紧张等因素都有可能会诱发心血管意外,而这些因素都可能在拔牙过程中发生。因此,对于这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他们的牙病治疗更为复杂,一些效果立竿见影的拔牙治疗,往往会因为患有的基础性疾病而被医生拒绝。
多学科合作下,患心血管病拔牙已成为可能
心血管病的患者拔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尤其是老年患者,主要是因拔牙过程中的精神紧张,手术刺激及疼痛的影响,随时可能发生心血管病的意外,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和人均寿命的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拔牙患者也日益增多。不过,如今,心血管病已不再是拔牙治疗的“禁区”。当需要拔牙前,患者需告知专业医生详细的病情及日常所服用的药物,由医师做出健康评估,必要时由口腔医师与内科医师团队合作,辅以心电监护,如此情况下,很多患者都可以进行拔牙手术。
误区三:等牙齿掉了再修复,掉后可以晚点镶牙
不少老年患者患有牙周炎而且接受过根管治疗,治疗后的牙齿经常发生断裂,但他们对此的态度却是不以为然:“牙齿缺了一块就去修,没什么意思,浪费钱。反正这牙齿总是要掉的,等自己掉了再装假牙就行了。”而另有一些老人更是大意,牙齿已经掉了,却迟迟不肯再镶牙,认为只要不影响吃饭就没关系。
损牙不补,终要拔牙;缺牙不镶,牙要乱长
:除了牙列缺失外,牙体缺损既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问题,也是口腔修复的适应证之一。在根管治疗后,患牙由于失去了牙髓的营养供应,使得牙齿本身变得较脆易断裂,而后牙在咀嚼时可能承受到50千克~70千克的力量,牙齿在使用中随时面临劈裂的危险,因此,医生通常会建议做完根管治疗的患牙行冠修复延长使用寿命。部分老年患者对牙体缺损并不在意,没能及时地进行修复治疗,直到牙齿完全龋坏或折裂变成残根时才想起要修复。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当残根位于牙龈下方2毫米以上或根面大面积龋坏时,患牙的修复效果会大受影响,甚至无法修复而需要拔除患牙。所以,遇到此类情况需及时进行牙冠修复,尽可能保护好我们天然的牙体组织。
而牙齿缺失,特别是后牙(磨牙)的缺失,会大大降低咀嚼能力,造成前牙负荷过重,引起余留牙松动、过度磨耗等问题。缺牙长期不行修复,缺失间隙两旁邻牙就会失去制约,逐渐向缺牙间隙发生倾斜或者移位,严重时可产生咬合关系紊乱。而缺失牙对颌的牙齿也会因为失去垂直向的对抗力而向缺牙部位移动伸长,最终使缺牙间隙逐渐变小。上述这些长期缺牙不修复产生的后遗症,都会加大义齿修复的难度,使患者错失最佳修复时间。
误区四:食物嵌塞是因为蛀牙引起的
食物嵌塞是老年朋友常见的口腔问题。不过,很多老人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食物容易嵌塞是因为牙齿被牙蛀了,有缺损导致食物残渣容易嵌入。所以,碰到食物嵌塞,便立刻希望医生能够给他补牙,把蛀掉的牙洞补上了,食物也就不会再塞进牙缝里了。
牙龈萎缩导致的食物嵌塞,老年人中更常见
引起食物嵌塞的原因有很不少:一种确实是由于牙齿蛀坏、缺损,造成牙与牙之间的邻接关系被破坏,引发垂直性的食物嵌塞,这种情况是可以通过补牙来解决的。另一种情况,也是老年朋友更常见的,就是由于牙龈(特别是龈乳头)萎缩所造成的,我们称之为水平性的食物嵌塞。这种情况往往牙齿完好,但原先在相邻牙齿之间充满的牙龈乳头由于牙龈生理性萎缩或牙周炎造成牙槽骨吸收引起继发牙龈退缩而变平甚至消失,就会引起水平性的食物嵌塞。这种情况不是靠补牙所能解决的,而是要进行相应的牙周治疗。对于一些不可逆转的牙龈萎缩,患者在每次进食后要进行口腔清洁,包括使用牙线、牙缝刷或冲牙器等,不能让食物残留在牙缝中,特别是在晚上睡觉前。否则残留的食物会进一步加重牙周的损害,也会引起牙齿邻面、根面的龋坏。
误区五:一副假牙要用一辈子
不少老年人有着省吃简用的习惯,对于自己或子女花不少钱,好不容易配上一副的假牙非常珍惜,在老人家眼中,一副假牙是要用一辈子的,不到破损无法使用是不会换新的。门诊中,也可以看见不少用了近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的假牙,以至于已经发生严重磨损,颜色已经完全发白了。其实,这样的假牙已经丧失了咬合、咀嚼食物的作用,而这些老人往往又欠缺定期去医生处保养假牙的意识。
定期去医生处保养假牙
其实,每一副假牙(学名“义齿”)都有自己的“寿命”,即便到了“预期寿命”后义齿没有损坏,它也丧失了实际的功能。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磨损的加剧,义齿的咀嚼效率在不断降低;材料老化使义齿形态色泽发生改变;附着有大量微生物的旧义齿会引起口臭,继而影响患者社交生活;缺牙区的牙槽骨会不断吸收,最终造成义齿与组织不贴合,出现固位稳定性能不佳等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定期到临床医生处检查义齿的习惯,医生会做相应处理,以保持义齿的固位、支持与稳定,不对剩余口腔内的软硬组织造成损害。而且,没有一副义齿是可以用一辈子的,不论假牙是否损害,平均5年~6年都应更换一次义齿。
误区六:活动假牙的材质越贵越好
由于种植牙价格依然不是普通人群所能承受的,因此,目前,相对价廉的活动假牙或全口假牙仍然是广大老年患者主要使用的对象。而在不少老年群体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金属材质的基托的价格比树脂材质的要贵,而且越贵的金属制成的基托越轻薄,强度更高,佩戴更舒适。所以,活动假牙也是“一分价钱一份货”。
活动假牙: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活动假牙(下文用“义齿”代替)的挂钩是金属制作而成,义齿的基托可选用金属或树脂材料,人工牙则绝大部分由树脂材料构成。基托是选用金属好还是选用树脂好是很多老年患者关心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金属基托因其强度高、厚度薄而略胜一筹。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金属基托,对于有些患者,如牙槽骨萎缩严重的患者来说,金属基板由于造成压痛不便修改,所以未必是最佳的选择。对于需要临时过度修复的患者而言,可选用树脂基托减低消费成本。决定活动假牙使用效果的好坏最重要的,还是医生根据患者口腔情况制定合理的义齿设计方案。只有在设计方案合理的前提下,才考虑材料的选择。所以假牙选用材料的价格并非义齿好坏的决定因素。
误区七:带卡环的活动假牙是健康牙齿的“杀手”
“活动假牙主要依靠钩子和基托起固位稳定作用,松紧难以适从。钩、托太松,生怕戴不牢脱落;太紧,怕取不下无法清洗,基牙(即卡环附着的健康牙齿)还会疼痛。钩子易钩坏、钩伤、钩松缺失牙两旁的基牙,从而导致基牙发炎,松动不断加重至脱落。如果再重新装牙,再会松动,直至全部牙齿脱落,只能装全口活动假牙。”这是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名为《活动义齿有害健康》的文章,不少老年人将之奉为真理,一看到带卡环的活动假牙就直摇头。
带卡环假牙设计合理,完全无损健康牙
其实,这些带卡环的可摘局部假牙(下文用“义齿”代替)有独特的优势:清洁方便。由于义齿与基牙之间易嵌塞食物,若不注意清洁易导致基牙牙颈部龋坏,所以活动义齿应做到每顿饭后清洗,这样可以避免牙龈炎症的发生,减少对基牙损害。
活动义齿的卡环设置在基牙的倒凹位置,在摘戴过程中对基牙仅产生瞬间作用力,制作精良的义齿可合理控制脱位力的大小,规避对基牙产生的不良应力,只要义齿的卡环设计合理即可避免上述问题。当然,修复完成后,老年朋友还是要非常重视自身余留牙的保健,特别是已患有牙周炎者,要定期进行牙周维护;如果认为,此时牙齿已经装好,不需要再进行牙齿保健,则会加速对余留牙的损害。而这常被一些老年朋友误以为是卡环造成了牙齿的损害。
误区八:牙列缺损修复方式任我选
很多患者来医院就诊时,开场白往往是“医生,我的牙齿掉了,请给我装烤瓷牙,活动的那种我不选。”“朋友告诉我活动假牙很不舒服,我装假牙只装烤瓷的。”对他们而言,修复方案就如同点套餐ABC一般,可以随个人喜好挑假牙修复方案,请专业医师打造
实际上,针对不同患者的口腔状况,有着各不相同的修复方案。例如,牙齿缺失较多的老年患者,可选用活动假牙;牙齿缺失较少且口腔中余留牙健康的老年患者,可选用固定假牙;当然对于全身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而言,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也可尝试种植义齿。所以,老年患者装假牙前,首先需到修复专科进行必要的牙科检查,由专业医师为其打造个性化的修复治疗方案,再结合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审美需求,才能收到良好的修复效果,拥有一口美观而实用的牙齿。
(编辑/张祥)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