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艳
副主任医师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儿童心理科
亲子关系系列1:该怎么拯救你,我的孩子?
1243人已读
10岁的男孩,上小学四年级,开学后一次在学校出糗后不肯去学校,每次家长将他送到校门口就要逃走,回到家中后又非常强烈地要求家长再送自己去上学,到了学校附近又逃走,如此往返。父母、祖父母都是很朴实的农村人,面对孩子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沉默寡言的父亲瞪眼将男孩捆起来,蒙上双眼,去厨房里拿了菜刀、用刀背在男孩腿上边比划边说“不去上学是吧,那就把腿砍掉好了”,除了妈妈之外的家人均指责男孩“不上学就是废物!垃圾!畜生……”之后男孩出现明显的行为反常,听到父亲回家的声音就恐惧发抖,躲到自己的小房间窗帘后面不敢出来;极度粘牢妈妈,不能忍受妈妈离开自己 的视线一分钟,否则看到妈妈就会扑上去边哭喊边撕打扯咬,骂妈妈“畜生、去死……”;对妈妈以外的所有大人惧怕、躲避,夜间常恶梦惊醒,醒后又哭喊着打骂妈妈……如此折腾近一年,四处求医效果不好,父子、母子相处持续上述状态。
医生说,最初这是一个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学校焦虑的孩子。但是后来,家庭的不当反应促使男孩发生了新的情绪行为问题,甚至可能进一步导致精神障碍。在诊室里,男孩躲在妈妈身后,不停推搡、啃咬妈妈,示意要逃离诊室、要妈妈帮他回答所有问题;妈妈在诊室里不停流泪,爸爸则根本不能出现在男孩的视线中……
本文是刘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