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前须知
发表者:周诗侗 人已读
扁桃体、腺样体肥大的危害大家都很清楚,但我们常常会遇到儿童家长在治疗方式上难以抉择。很多人都觉得手术比药物治疗危害大,所以惧怕手术。其实,选择手术或药物治疗各有利弊,应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的确扁桃体及腺样体属于人体免疫器官,在儿童时期有较重要的作用,因此3岁以内,手术需要非常谨慎。
腺样体扁桃体是否切除取决于其对身体的危害。一方面是腺样体扁桃体的大小,文献认为腺样体占鼻咽部比例及扁桃体占咽腔横径比例超过70%会引起梗阻,也就是影响呼吸,引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因此,有条件者可术前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若存在呼吸暂停及缺氧的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另一方面,是扁桃体腺样体是否有反复的炎症或伴有并发症,比如分泌性中耳炎、难以控制的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及哮喘,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仍反复炎症、控制不理想的“病灶型”扁桃体腺样体,可考虑手术切除。第三,目前由于大众对“颜值”的关注,比如腺样体肥大引起下颌后缩或扁桃体肥大引起反颌畸形等牙颌面畸形,因此,儿童期的腺样体肥大(或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可引起鼻塞的鼻部疾病)引起的长期“口呼吸”导致“腺样体面容”及后期的颌骨发育异常,甚至可导致成年后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也需考虑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为牙颌面正畸治疗创造条件。
家长担忧手术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担心手术损害和创伤,尤其是全麻是否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二、担心影响免疫功能。
首先,手术的确有一定的创伤,任何手术都有一定风险,扁桃体、腺样体切除主要的风险是术后出血。术后出血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就是术后24小时内(常因术后儿童哭闹、咳嗽、用力清嗓等导致伤口裂开引起),第二个高峰就是术后5-9天(常因为局部感染或假膜脱落引起),少量的出血通过局部冷敷、血管收缩药物能控制;出血较多时有血液向气管内倒流引起窒息的风险,需要再次手术止血,但其发生率较低,所以手术一般情况还是安全的。其次,全麻是否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看,3岁以后儿童全麻术后智力水平、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行为等各方面均没发现影响(目前临床观察,3岁以内的儿童全麻后也未发现有影响,但研究数据不足,需慎重)。最后,很多家长担心腺样体、扁桃体是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切除后会影响免疫能力。的确,儿童时期,腺样体、扁桃体发挥着重要的免疫作用,但两者的功能是可替代的,在它们周围有很多具有相同功能的淋巴组织,完全可以替代它们的功能,也正因此,术后有咽后壁淋巴组织增生和舌扁桃体代偿性肥大的现象。此外,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主要依靠的是体液免疫,腺样体扁桃体这种器官免疫的功能在免疫系统里充当的只是一个小角色。文献报道,腺样体扁桃体切除后,相关的免疫指标略有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但大约1月左右大部分免疫指标会恢复到术前水平,最迟术后6个月所有免疫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对于个别反复扁桃体腺样体发炎的儿童,腺样体扁桃体是一个炎性“病灶”导致反复的慢性炎症,甚至影响到肾、心等,手术切除后患儿更不容易出现“发炎”,感觉免疫功能比术前更好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扁桃体腺样体肥大都需要手术。对于急性期或症状较轻的儿童,首选药物治疗。如果治疗及时得当,通常很容易控制。药物治疗主要是急性期的控制感染,慢性期鼻喷激素、抗白三烯和促进分泌物排出及一些中成药,还有一些扁桃体割治法和烙治法、中医推拿按摩等,对于某些患儿也有一定的疗效。很多家长担心“激素”的副作用,其实这是错误的,局部鼻喷激素吸收到全身是极少的、没有太大的副作用,而且被证实是有效的。
但是,如果病史很长(3个月以上),症状很重(严重的打呼噜甚至出现呼吸暂停等),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就应该及时选择手术。因为长期反复炎症对身体的损害可能远大于留下腺样体扁桃体所带来的益处,而且长期大量用药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其危害可能远大于一次全麻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因此,对于病情较重的儿童,还是提倡早期手术。
至于手术时机,目前手术没有绝对的年龄限制,主要取决于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文献报道,此类手术最小年龄是半岁,综合考虑手术风险、患儿免疫功能等方面,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3岁以后手术更为安全,但也不主张过度的拖延手术时间,4-7岁是儿童面部发育的高峰期,近期权威文献报道,手术最佳时机为3-7岁。有的患儿长期张口呼吸,导致面部发育异常,需要在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后进行口腔正畸,比如扩弓、下颌前导等后续治疗,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风险,降低了疗效。
本文系周诗侗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周诗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