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黄疸大学问
黄疸可以说是每个新生儿都要经历的过程,正常范围值内的黄疸称为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而超出范围值的黄疸称为病理性黄疸,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如何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首先我们得学会科学区分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这对于我们判断是否需要对黄疸进行干预有指导作用。大家可以看看以下的图表:

估计大家已经有点晕了,没错,这个表连医生都记不住,但只要大概记住几个数值,再回来查找准确的数值及干预手段就好了。
一般来说,生后未满24小时黄疸值>100umol/L,未满48小时黄疸值>200umol/L,未满72小时黄疸值>250umol/L者,基本判定为病理性黄疸,需要进一步干预。这里面的数值均指血液中的总胆红素,若经皮检测的胆红素比较高时,建议抽血进一步明确,毕竟经皮检测的机器会有误差。
这里头前3天的黄疸值对小孩影响最大。我们怕黄疸高无非是怕入脑后引起核黄疸或听力异常,刚出生的新生儿前几天血脑屏障未成熟,通透性高,因此早期看起来不算很高的黄疸对小孩的影响也可以很大,而1周以后看起来似乎很高的黄疸反而不需处理,道理也在此。
病理性黄疸要怎样治疗?
一般如果黄疸值稍高但没达到光疗标准的话,可以先吃点茵栀黄(5ml 口服 2/日),金双歧(0.25g 口服 2/日),加强喂养以利于小便排除,多晒太阳(露出四肢,注意防护眼睛)。
如果达到了光疗标准,而且又在生理性高峰期(生后3-5天为黄疸生理高峰期),建议积极照蓝光治疗,期间注意补充水分。
如果发生严重的溶血并达到换血标准(见上表),为了能及时消除血液中的胆红素,则需要换血治疗,同时输注白蛋白。因为入脑的胆红素主要来源于未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因此白蛋白有预防胆红素脑病的作用。如果是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还需要输注人免疫球蛋白来封闭已透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的母体抗体,以防止进一步的溶血。
以上只是针对黄疸本身的治疗,而黄疸只是一个症状,它是由其他单一或复杂的病因引起的,因此除了要退黄治疗完,我们还要寻找到黄疸的病因,以避免继续或再次发生黄疸。至于黄疸的病因治疗,会由小毕大夫的其他患教文章介绍,欢迎阅读。
本文是毕广良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