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媒体报道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中医诊疗方案(2011年版)

发表者:张伟 人已读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肺病学泰山学者岗位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diffuse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DILD或ILD)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或)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病程多缓慢进展,最终发展为弥漫性肺纤维化和蜂窝肺,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可归属中医学“肺痹”、“肺痿”、“咳嗽”、“喘证”范畴。

一、中医病机

本病基本病机为气虚、痰阻、血瘀,并且痰瘀痹阻贯穿始终。病变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

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瘀血。病初由于肺体虚损,感受外邪,耗伤津液,津聚为痰,痰浊蕴肺,病久势深,肺气郁滞,血行不畅,肺络瘀阻;亦可因气虚推动无力导致瘀血产生,而成痰瘀互结之证。

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外感诱发时则偏于邪实,平时偏于本虚。疾病初期,因素体亏虚,外邪犯肺,入里伤络,耗气伤津,邪实本虚;中期病及于脾,痰瘀痹阻,多属虚实夹杂;后期病及于肾、心,气虚及阳,或阴阳两虚,渐成危候。

二、辨证论治

治疗应抓住治本、治标两个方面,扶正与祛邪并举,依其标本缓急,有所侧重。标实者,根据病邪的性质,分别采取祛邪宣肺,降气化痰等法。本虚者,当以补肺、滋肾、健脾为主,或气阴兼调,或阴阳两顾。活血化瘀通络法可贯穿疾病治疗始终。

(一)肺泡炎期

肺泡炎期: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病早期,Ι型肺泡上皮细胞受损或丧失,Ⅱ型肺泡细胞增生,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肺泡内可有各种炎症细胞浸润。这一病理过程称之为肺泡炎期。

1.风热犯肺证

症状: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有发热恶风,舌红或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表,止咳化痰平喘。

方药:炙麻黄9g、炒杏仁9g、桔梗12g、金银花30g、连翘15g、芦根30g、黄芩12g、清半夏9g、浙贝12g、前胡12g、白前12g、丹参18g、生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

若咳嗽气促,热盛汗出者,加生石膏30g、知母9g;咽痛者,加射干12g、挂金灯12g;素体气虚见乏力气短,咳声低微者,加党参12g、茯苓12g;素体阴虚见五心烦热,久咳痰少者,加沙参12g、麦冬15g、五味子6g。

2.燥热伤肺证

症状:干咳气急,咳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少痰或血丝痰,舌红或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燥,清热化痰。

方药:沙参12g、麦冬15g、桑叶12g、桔梗12g、炒杏仁9g、前胡12g、白前12g、枇杷叶12g、丹参18g、生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

如鼻咽干燥,口干甚者可加玉竹9g;痰多者,加川贝12g、瓜蒌30g;痰中夹血者,加白茅根12g。

3.痰热壅肺证

症状:咳嗽憋喘,痰多稠黄,烦热口干,或兼发热,汗出,胸闷胀满,尿黄,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炙麻黄9g、炒杏仁9g、炒白果12g、黄芩12g、栀子12g、桑白皮12g、知母12g、瓜蒌30g、双花30g、公英30g、桔梗12g、浙贝12g、清半夏9g、丹参18g、生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

如痰黄有脓或有热腥味者,加鱼腥草30g、薏苡仁12g;痰多气急者,加葶苈子12g、枇杷叶12g;胸满咳逆,痰涌,便秘者,加大黄6g(后下);后期痰少而粘,口干,五心烦热者,加沙参12g、麦冬15g。

(二)纤维化期

纤维化期:在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后期,各种炎症和免疫效应细胞与细胞因子间相互作用,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及产生胶原和细胞外基质,尤其是胶原纤维增多,形成纤维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之为纤维化期。

1.痰瘀痹阻证

症状:气短喘甚,胸脘痞闷或隐痛,咳痰粘腻稠厚,难咳,唇甲紫绀,或杵状指(趾),面色晦暗,舌紫暗,有瘀斑,苔厚腻,脉沉弦或滑。

治法:化痰平喘,祛瘀通络。

方药:桃仁12g、红花12g、川芎12g、赤芍6g、当归12g、丹参30g、半夏9g、茯苓12g、苏子9g、炒杏仁9g、桔梗12g、炙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

若气虚外感,气短乏力,恶风者,加党参12g、苏叶12g;喘急咳逆,五心烦热者,加麦冬12g、五味子9g;气喘咳逆,小便清长者,加桂枝9g、五味子9g;咳痰色黄或黄白兼夹者,加黄芩12g、金银花30g。

2.肺脾两虚证

症状:咳喘乏力,短气不足以息,咳唾涎沫,质清稀量多,口不渴,倦怠乏力,纳呆食少或腹胀泄泻,舌淡,苔白或白腻,脉虚。

治法:补肺健脾。

方药:黄芪30g、党参12g、防风12g、炒白术15g、炒扁豆15g、茯苓12g、川贝12g、炒杏仁9g、紫菀12g、款冬花12g、丹参30g、炙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

若气短喘甚者,加五味子9g、山萸肉12g;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者,加柴胡12g、升麻6g;尿频、唾涎量多者,加益智仁12g。

3.肺肾两虚证

症状:动则喘甚,频咳难续,痰少,质粘难咳,或夹血丝,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或喘息气短,形寒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

治法:补肺滋肾。

方药:黄芪30g、党参12g、炒白术15g、防风12g、熟地12g、山萸肉12g、炒山药15g、茯苓12g、丹皮12g、泽泻12g、五味子6g、炒杏仁9g、炒白果12g、当归12g、丹参30g、炙甘草6g 水煎服,日一剂。

若偏阳虚见形寒肢冷,面青唇紫者,加附子6g(先煎)、桂枝9g;偏阴虚见口咽干燥,五心烦热,加生地12g、麦冬15g;咳痰质粘难咳,加川贝12g;频咳,喘促难续者加紫河车12g、紫石英12g。

4.阴阳俱虚证

症状:呼吸困难,喘促气不得续或喘息低微,吸气不利,神智烦躁或昏蒙,面红,烦躁,汗出如油;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舌红或红绛,少苔或无苔,脉虚细数或浮大无根。

治法:回阳固脱,纳气定喘。

方药:人参12g、附子6g(先煎) 水煎服,日一剂。

本证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终末阶段,各种变证纷现,应权衡主次,细辨阴阳。若气息微弱,汗出肢冷者,加干姜9g;气息急促,烦热,汗出如油者,人参改为沙参12g或西洋参12g,加麦冬12g、山萸肉12g、五味子9g;神智不清者,加远志12g、菖蒲12g;浮肿者加茯苓12g、车前子30g(包煎);汗出多者,加龙骨30g、牡蛎30g、浮小麦30g。

本文是张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