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张哲 人已读
我们都知道,血脂增高带来的疾病虽属慢性病,但却会急性进展。如果不尽早控制,不仅中老年患者,年轻患者同样也会尝到血脂增高带来的恶果。那么,血脂究竟是什么?如何才能控制好血脂呢?请一起往下看吧。
血脂是一个“大家族”
血脂是血液中脂类物质的总称。血脂是一个“大家族”,该家族中的老大和老二分别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甘油三酯是人体能量的主要供应者,而胆固醇参与组织构造、激素合成,两者均是生命存在的必需物质。
脂类物质要在血液中行走,到达目的地发挥生理作用,必须依赖钿车宝马的运载,那就是脂蛋白。脂蛋白根据密度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其中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是甘油三酯的爱车,低密度脂蛋白(主要是载脂蛋白B)和高密度脂蛋白(主要是载脂蛋白A1)则是胆固醇的爱车。喜好乘坐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被称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喜好乘坐高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被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血脂来源于“两大门派”
血脂这家族分为两大门派:其一,由肝脏等组织合成,即内源性血脂;其二,由食物中摄取,即外源性血脂。
正常情况下,两大门派相互制约,此消彼长,共同维持着血脂的代谢平衡。当食物中摄取较多脂类物质导致血脂水平升高时,肝脏的脂肪合成便会受到一定的抑制,从而使内源性血脂产生减少。
相反,如若在进食中减少对外源性脂肪的摄取,那么内源性血脂的合成速度会加快,避免血脂水平偏低。由于两大门派相互合作、相互谦让,人体的血脂水平始终维持在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
高脂血症是“两大门派”斗法的结果
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等脂肪成分增加,这常常是内源性血脂和外源性血脂两大门派相互斗法,制约失衡的结果。即使运载血脂的车马--脂蛋白进一步增加不堪重负,多余的血脂便会到处滞留,形成多种疾患:沉积在真皮内形成黄色瘤;沉积在肝脏造成脂肪肝;沉积在脂肪组织导致肥胖;沉积在血管壁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产生脑血管、心血管疾病和周围血管病等。
而车马骈阗之下,难免出现车毁人亡,血管道路阻塞,引起心脑血管事件也不足为奇。唯有高密度脂蛋白的性能与其他车辆不同,它能另辟蹊径,引导血脂顺利通过,它的增高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因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的美称。可惜的是,斗法之下安有完卵,高密度脂蛋白常常香消玉损。
引起两大门派斗法的导火线主要是遗传因素导致脂肪生成过多;或者是长期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并且缺乏体育锻炼;还有少数是由于全身性疾病比如肝肾疾病、糖尿病、库欣综合征等。
检测血脂需要注意的事项
检测血脂是发现高脂血症的重要方法。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测量一次血脂,40岁以上的男性和绝经期女性每年检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以及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群每3-6月检测血脂。
血脂水平易受非疾病因素的影响,比如食用高脂肪膳食、饥饿、大量饮酒。通常膳食所造成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进食3-6小时之后血脂即可恢复正常。但如果频繁的高脂饮食,对血脂的影响时间会延长。因此检测血脂前通常要求正常的清淡饮食2-3天,避免饮酒。检查前一天晚餐后,不再吃其他东西,在饭后12~14小时采血,这样才能较为可靠地反映血脂水平的真实情况。
如何解读血脂化验单
临床上常用的化验项目主要有: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等6项。
甘油三酯高容易引起胰腺炎。而血胆固醇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神。载脂蛋白A1的意义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似,载脂蛋白B的意义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同。
很多人认为血脂检测的化验单没有“箭头”就是正常。其实一般人群和已有冠心病、糖尿病或者那已经发生过心梗、中风的患者,血脂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治疗值和目标值与化验单上显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他们的血脂目标值要求更严格,要低于血脂化验单上的参考值。我们一般根据心血管风险因素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目标值分别设定在低于1.8mmol/l、2.6mmol/L或者3.4mmol/l。因此很有必要到专科医生那里评估一下,了解自己的血脂目标值究竟是多少。
防治高脂血症可以这么做
血脂增高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虽然是一种慢性病,但却会急性进展。如果不尽早控制,即使是年轻患者也同样会遭遇心脑血管疾病的恶果。
近年来,30岁左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屡见不鲜。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远离烟草和保持理想体重是治疗血脂异常的基本措施。鱼油等保健品虽可以软化血管、降低血黏度,但却是杯水车薪。及时降脂药物的干预使血脂达标,才能釜底抽薪,更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本文系张哲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张哲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