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邹蕾蕾 三甲
邹蕾蕾 主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眼科

近视远视与散光

4361人已读

屈光不正科普

一、什么是屈光不正

眼球的屈光力与眼轴长度不适应,导致在放松情况下,光线进入眼睛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成为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近视:在无调节的状态下,平行光线进过眼睛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成为近视。临床上记录为-DS。如近视200度表示为“-2.00DS”。一般看近清楚,看远模糊。需要使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在无调节的状态下,平行光线进过眼睛折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成为远视。临床上记录为+DS。如近视200度表示为“+2.00DS”。轻度远视(小于+3.00D)用少部分调节可以克服,远、近视力可正常。但如果度数过高,眼睛长期处于调节紧张状态,很容易引起视力疲劳症状。需要使用凸透镜矫正。散光:眼球在不同视线具有不同屈光力的一种屈光状态。也就是说,散光眼不能将外界射入眼内的光线集合成一个焦点,所以在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的物象。临床上散光除了计量度数外还有一个参数需要记录叫做轴位。一般以-DC表示度数。如散光3.00度,轴位在90度方向表示为“-3.00DC×90°”;如果患者在上述散光基础上同时有近视2.50D,则表示为“-2.50DS/-3.00DC×90°”

二、远视眼就是不正常吗?

不是的。人眼屈光有一个发育的过程,叫做正视化过程。人出生时为远视眼,称为生理性远视,一般为+2.00DS+3.00DS。此后随年龄增长,远视度数逐渐降低逐步变成正视眼。大致的远视度数变化如下表:

blob.png

如果超出此范围,则为异常的远视,低于此范围,随着生长发育将形成近视。依照此规律,对于发育中的儿童如果早期表现为“正视眼”(零度),发育往往终止于近视状态,需要早期干预。

三、近视眼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1 内因

1)遗传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

2)发育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加长,至青春期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低于6.0D,到20岁左右即停止发展;如幼年时进展很快,到15-20岁时进展更速,以后即减慢,这类近视常高于6.0D,眼轴大于26mm。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后期眼底发生病变,视力下降,不能矫正。

2、外因:即环境因素

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工作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青少年的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调节能力很强,球壁的伸展性也比较大。阅读、书写等近距离工作时产生调节和集合,一方面,眼外肌对眼球施加一定的压力,眼内压也相应升高,促使眼球增长;另一方面,睫状肌和眼外肌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造成睫状肌痉挛,从而引起一时性的视力减退,但经休息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后,视力可以改善或完全恢复。如这种状态长期持续存在而未得到有效的缓解,将使近视的程度越来越深。青少年时期不注意视觉卫生,是形成近视眼的直接原因。

另外,大气中微量元素的污染,营养成分的改变和不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的教具,缺乏户外运动等亦为客观因素,且均有影响学生近视发生的报道。

四、如何预防近视

1、注意用眼卫生:注意合理用眼,养成良好坐姿,做作业时注意保持距离,不要长时间近距离读写、看电视、上网等,每工作40分钟休息(视远)10分钟,防止眼肌过度疲劳

2、适当的户外运动可有效预防近视

3、合理饮食:不偏食,营养均衡摄入。

4、定期检查:到医院进行视力和屈光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在医院进行扩瞳验光检查会不会对孩子眼睛有伤害?

首先,散瞳情况下验光结果才准确。散瞳药物本身的作用并不是“散瞳”,而是睫状肌麻痹。睫状肌是眼睛里面的肌肉,在收缩和痉挛时造成假性近视,如果要测得眼睛真正的屈光状态必须要让睫状肌松弛下来,而睫状肌松弛会导致瞳孔放大。药物过后眼睛调节功能会恢复,不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六、目前治疗近视的方法有哪些?

1、框架镜片矫正:

适应症:普通广大人群适用,如近视,远视,规则散光等。框架眼镜是矫治近视最又古老而又安全有效的方法,目前世界各地均被最广泛采用。佩戴框架眼镜不能终止近视的发展,但度数比不戴眼镜增长得慢。

缺点:对高度近视、屈光参差(两眼相差大于2.5D)、大散光和混合散光的患者,矫正效果不佳。

2、角膜接触镜:

为大家所熟知的是软镜,此外还有硬性透氧性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 ,RGP)。而用于延缓近视发展的角膜塑形镜(OK镜)属于硬镜的一种。

适应证:有摘镜需求又不愿意做屈光手术的患者,且眼睛没有炎症等其他疾病。放大(缩小)作用比框架眼镜小,避免框架眼镜在运动时碎裂的危险。

缺点:摘取不如框架眼镜方便,由于接触眼睛,容易影响角膜、结膜、泪膜等眼表正常生理,引起一些并发症。

隐形眼镜中,OK是目前最有效的近视控制手段,但是已经存在的近视不能治疗。

OK镜适应证

(1)、8岁以上,有自理能力的人群,儿童需要有家长监护。

(2)、有良好的矫正视力,双眼除屈光不正外无其他异常或疾病。

(3)、一般近视度在-1.00D至-6.00D,近视散光度数:顺规散光≤1.75D,逆规散光≤1.50D。

(4)近视度数发展较快的少年儿童。

缺点:1)需要家长花费更多精力关注孩子镜片的佩戴、清洗、复查等,2)存在角膜发炎的风险,3)费用不菲,4)多数人只能把度数降低300度左右,因此更适用于低度近视

3、手术治疗:

RK----PRK----LASIK----LASEK到最新的SMILE手术,近视手术日趋成熟。对不愿戴框架眼镜的成年患者(大于18岁),如果角膜条件允许,可选择手术治疗。

4、药物治疗

询证医学研究发现低浓度的阿托品眼水点眼可以抑制近视的进展,具体的浓度有0.01%0.1%0.5%等。而对于假性近视则可以使用一些睫状肌松弛剂放松痉挛的睫状肌,从而促进视力的恢复。

邹蕾蕾
邹蕾蕾 主治医师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