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周忠信 三甲
周忠信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介入血管外科

巨大血管瘤:介入栓塞

2578人已读

近日,介入血管外科为一罹患巨大肝血管瘤的外国友人经股动脉成功予以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疗效满意。

XXX是美国公派广州某一国际教育机构的英语数学教师,在广州工作居留近两年。XXX在3年前就已经发现肝脏一个直径5*5*5cm的占位病变,多种影像学检查后明确为血管瘤。本国医疗机构建议严密监测、手术、酒精注射、栓塞或者微波等治疗方案,但是因为当地医院预约时间长和加上已经安排好的中国之行,最后治疗就不了了之。

来到中国后,XXX严格进行了每6个月一次的超声波随访,发现肝脏的血管瘤进行性增大,在今年的4月份,已经增大到9*8*6cm的水平,并且出现了右上腹部胀感和饮食不佳。考虑到血管瘤的增长速度以及潜在破裂的风险,XXX多家医院就诊,大多建议其进行血管瘤切除。鉴于手术的巨大创伤和疤痕,患者决定采用经股动脉超选择性肝血管瘤栓塞治疗,最终患者选择了我院介入血管外科。

入院后,完善检查、认真评估、强化疾病宣教和心理护理。采取右股动脉入路,用一个细细的穿刺针,将不到1mm的导丝引入动脉后,最终放入一个1.67mm的穿刺鞘导入股动脉,经过这个通路,最终将0.6~0.8mm的微导管引入到肝脏血管瘤的“滋养动脉”,经这个导管的尾端,将从小到大不同直径的“微球”灌入血管,将血管瘤的“滋养血管”尽可能完整栓塞。完成栓塞后,在X光下可见整个血管瘤灌注均匀的栓塞微球,这时将所有管道撤除,右大腿根部准确压迫20分钟后加压包扎。整个手术治疗过程,患者无诉任何不适感。

术后回病房我科谢凤娇护士长亲自督促护理团队贯彻介入术后规范护理、卫生宣教及人文关怀,了解外国友人饮食不适,护士们还亲自为此私人定制餐饮。手术后3天患者轻松出院,对整个治疗过程及我科医护人员的服务赞不绝口。

肝血管瘤属于常见病,部分进行性增大并有自发或外力下破裂之虞,既往针对直径超过5cm的肝血管瘤,大多采取开刀手术,需要在右上腹一个15~20cm的巨大切口,大多需要住院10天以上。自从介入技术引入后,随着更细更柔软的超选择性的导管导丝的出现以及栓塞材料更新换代,甚至可以达到手术切除的效果,也为此类患者提供更安全的最佳手术选择方式。

周忠信
周忠信 主任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介入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