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为陕西定点机构)
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是重大民生工程,事关家庭幸福、民族兴旺。为减少先天性结构畸形所致残疾,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联合开展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主要针对发病率相对较高、有成熟干预技术、治疗效果良好的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为患儿提供医疗费用补助。
一、项目目标
(一)普及先天性结构畸形防治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
(二)通过减轻贫困患病儿童医疗负担,促进出生缺陷疾病诊断和治疗,减少先天性结构畸形所致儿童残疾。
二、实施区域
2017年在北京、河北、山西、辽宁、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陕西、甘肃等15个省(市)开展试点工作。
后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逐步扩大项目实施范围。
三、项目内容
(一)以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为重点,开展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倡导和健康教育。
(二)在项目地区为符合救助条件的患病儿童提供医疗费用补助。
四、救助对象及补助标准
(一)救助对象。获得救助的患病儿童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临床诊断患有下列6类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
①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
②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
③泌尿系统及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
④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
⑤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
⑥五官严重先天性结构畸形。
具体病种详见附件1。
2.年龄为0-18周岁(含18周岁)的城乡患病儿童。
3.家庭经济困难,能够提供村(居)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
4.曾经在项目定点医疗机构因上述6类先天性结构畸形疾病,接受诊断、手术、治疗和康复。
5.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大于等于3000元(含3000元)。
(二)补助标准。对2016年1月1日(含1月1日)之后,患病儿童在项目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手术、治疗和康复产生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依据患儿医疗费用自付情况,一次性提供3000元至30000元医疗补助金。每位患儿具体补助标准如下:
1.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3000元(含3000元)、小于5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3000元。
2.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5000元(含5000元)、小于1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5000元。
3.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10000元(含10000元)、小于2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10000元。
4.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20000元(含20000元)、小于3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20000元。
5.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300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均为30000元。
(三)医疗费用补助范围。符合救助条件的患病儿童发生下列医疗费用可获得补助:药费、床位费、诊查费、检查费、放射费、检验费、治疗费、手术费、输血费、护理费、材料费、输氧费等。
对同一患儿同一疾病分次申请救助的,或同一患儿不同疾病分别申请救助的,只资助一次。
五、省级项目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名单
按照试点工作方案要求,15个试点省份确定了省级项目管理机构以及定点医疗机构,现予公布。其中,省级项目管理机构15家,定点医疗机构71家。
具体省级项目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名单详见附件2、3。
患儿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的可申请此救助项目。如有疑问请联络省级项目管理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详细咨询。
包括六大类先天性结构畸形:①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②消化系统先天性畸形;③泌尿系统及生殖器官先天性畸形;④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⑤呼吸系统先天性畸形;⑥五官严重先天性结构畸形。具体病种名单如下: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是陕西省五个定点医疗机构之一。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