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通过7点自测血糖判断血糖波动?方法终于来了!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最新发布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管理专家共识》给出了建议:采用常用的指尖血糖(自我血糖监测)数据,通过简单计算评估血糖波动。
问:血糖波动的定义?
答:血糖波动是指血糖水平在其高峰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包括短期血糖波动,即日间血糖波动和日内血糖波动,还包括长期血糖波动,即HbA1c变异性。
问: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任何引起血糖升高或降低的因素都会引起血糖波动。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胰岛素β细胞功能状态、饮食、运动和药物等。
首先,糖尿病患者自身β细胞功能减退甚至衰竭,导致血糖调节能力低下,容易造成血糖波动;
其次,日常饮食中的“质”和“量”均可能造成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波动,而应用降糖药物带来的低血糖也是重要的诱因;
此外,饮食和运动不规律、情绪应激、睡眠障碍、酗酒、感染等多种因素都可增加血糖波动。
问:哪些患者需要严格警惕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答:以下类型的患者应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避免低血糖发生:
1. 儿童及青年糖尿病患者:推荐理想糖化血红蛋白(HAb1c)控制在7%以下,但低血糖风险较高或尚无低血糖风险意识的患儿可适当放宽标准。
2. 老年糖尿病患者:有研究显示,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范围高于男性,另外,糖尿病病程、HAb1c水平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老年患者,应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血糖分层管理目标。
3.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糖尿病患者主要需关注餐后血糖,低血糖风险通常较低。餐前及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目标分别为≤5.3、6.7 mmol/L,特殊情况下可测定餐后1小时血糖,目标为≤7.8 mmol/L,但夜间血糖不低于3.3 mmol/L。
4. 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尤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45 ml/min·1.73㎡ 的患者,其血糖控制目标应尽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5. 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低血糖可能诱发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卒中、猝死等严重事件,本共识建议对于老年、病程长、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HAb1c控制目标应适当宽松(<7.5%-8.0%)。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