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晓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浅谈痒痒为什么要挠

发表者:林新晓 人已读

有一副对联:

  上联——痒痒挠,挠痒痒,痒痒就挠挠,挠挠还痒痒,越挠越痒 
  下联——刮刮乐,乐刮刮,刮刮常乐乐,乐乐又刮刮,边乐边刮 

相信几岁小孩都知道,痒痒最直接的解决办法…那就是——挠挠。别看这动作简单,小动作却蕴含着大道理。

在古代,其实外科包括了现今的外科和骨科等筋、脉、肉、皮、骨的疾患,现今已经被细化了,“痒”这个症状其实皮肤科多见,但骨科有时也可以见到如此症状,其实痒痒了挠挠,这个小小的动作蕴含着大大的中医道理。下面我来谈谈自己对痒了为什么要挠的道理的理解。

《内经》有言“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痛为实,诸痒为虚”。可以看出,在祖国医学中,痒与“心”密切相关。这个心,是形与神俱的心,而不是解剖学上的心。《诸病源候论》说“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外科证治全书》也记载说“痒风,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在祖国医学中痒与“风”的关系也是甚大的。风邪可分内风、外风。血热、血虚生内风;外邪风邪致营卫不合,二者皆可致痒。所以我们还可以大胆的这样猜测一下,痒多虚。

通过以上的推理,不难看出,痒痒之后挠的动作包含身、心两大作用。用中医的观点来看可以理解为调神、调身。

首先让我们论说为什么挠可以调神。从感官角度来说,挠这个动作给痒痒的人以心理方面的暗示,这个动作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有意义,就是止痒。再者,“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实际上《内经》早已认识到心主血脉,内灌五脏六腑,外濡四肢百骸,皮肉经筋,气血运行,无处不到,若气血瘀滞则诸证蜂起,故血脉瘀滞所致之痛痒之证皆可从心论治。心主血脉,通于夏气而为火脏,属阳中之太阳。痒者,表皮之疾也,心为阳而“部于表”。实际上中医所讲之“心”,与现代医学的心脑系统关系非常密切。

据2009年8月7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科学家们已经查明了小鼠体内的一组对瘙痒刺激进行反应的神经元,改组神经元会通知脑部现在是开始瘙抓的时侯了。这些发现本身也挠到了神经科学的一个长期的痒处:即神经系统是否对痛觉和瘙痒的感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置。研究人员对瘙痒是否基本上不过是疼痛的一种形式或体内是否有专门的瘙痒、疼痛及其它感觉的神经通路进行过辩论。迄今为止,有关这一假说的证据仍然不甚一致,但由Yan-Gang Sun所做的一项新的研究应该有助于息止这一争议。研究人员过去曾经确认了一种叫做GRPR的神经元受体是感受瘙痒刺激但却不感受疼痛刺激的受体。实际上我们可以大胆的把它理解为“心病可用心药医”。

以上浅谈了挠的调心的作用。下面让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挠可以调身。

前面我们说过痒多虚、多与风有关系。而挠这个动作,正式为了调治这两点而产生的。《素问·阳明脉解论》有云:“四肢者,诸阳之本也。”意为:四肢是人体阳气(阳经)起发的部位。王冰云:“阳受气于四肢,故四肢为诸阳之本。”高士宗云:“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故四肢者,诸阳之本也。”近人有谓“本”为“末”之误者。余以为该句经文的“本”字可解作“标志”、“象征”等,即四肢为人体阳气的标志、象征,可以体现人体阳气的盛衰。换言之,人体阳气的盛衰,可验之于四肢。上肢手指末节为诸阳气流转至末节,用手搔抓皮肤实际上就是为皮肤输注阳气。痒多虚,得阳助,可长阳化阴,调和营卫,以达到止痒的目的。

众所周知,有风则疏散之,风性游走,走蹿与皮肤表面,挠这个动作,通过来回骚刮皮肤,可以达到疏散风邪的地步。我们都知道,挠这个动作只能暂时止痒,正说明骚刮只能疏散表面的风邪。单凭挠这个动作,不能达到彻底止痒的目的。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外部的化学刺激让皮肤局部产生免疫反应,从而刺激皮下神经使其产生瘙痒的感觉。外部的物理刺激就是直接刺激皮下神经。人的神经有一个阈值,只有到了一定程度才能触发电位传送到大脑让人感觉到这个阈值。有两个阶段,当受到的刺激没有达到第二阶段而超过第一阶段的时候表现为痒痒;超过了第二阶段感觉到的就是疼痛。也可以说痒痒其实是轻微的疼痛,只不过及其轻微。之所以抓了感觉会好一点,是因为搔抓的动作已经超过了神经阈值的第二阶段,让疼痛感超过了之前,而这个动作产生的轻微的疼痛是你可以接受的,所以就不会感觉那么痒痒不舒服。 虽然说痒痒比疼痛轻微,但是他所传送给大脑的刺激不比第二阶段的疼痛所带来的不适感弱,所以搔抓以后觉得不那么痒了。

本文是林新晓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