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波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了解白内障

发表者:李建波 人已读

形成分类

先天性白内障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小部分在出生后逐渐形成,多为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前两者无需治疗,后两者需进行手术治疗。后天性白内障是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又分为6种: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 。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病因与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视力障碍与混浊所在的部位及密度有关,后皮质及核混浊较早地影响视力,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可配戴接触眼镜,也可手术同时进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③外伤性白内障。④代谢性白内障(因内分泌功能不全所致,如糖尿病性白内障)。⑤放射性白内障( 与X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有关)。⑥ 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若不及时治疗,晶状体中的白化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完全变模糊,晶状体核解体,使视力完全丧失.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它与晶状体浑浊程度和部位有关。严重的白内障可致盲。 白内障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老年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白内障等。

主要症状

视物模糊,可有怕光、看物体颜色较暗或呈黄色,甚至复视(双影)及看物体变形等症状。 白内障症状在临床上分为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和囊下白内障三种类型。 三种白内障症状分别表现为: 皮质性白内障症状(cortical cataract)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核性白内障症状(nuclear cataract)以晶体混浊多从胚胎核开始,逐渐扩展至成人核,早期呈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后囊下白内障症状(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因混浊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白内障症状还表现为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白内障症状注意表现为视力进行性减退,有时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由于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变化,可有多视,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

白内障

晶体由晶体囊、晶体上皮及蛋白含量丰富的晶体纤维组成。正常的晶体是透明的,无血管,其营养主要来自房水。当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分和晶体囊渗透性改变及代谢紊乱时,晶体蛋白变性、水肿、纤维之间出现水裂,空泡,上皮细胞增生,此时晶体由透明变为混浊。不论晶体混浊的部位,程度以及是否影响视力,均可称做白内障。但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也有将视力下降至0.7以下的晶体混浊才归入白内障的。 白内障可以按病因,发生年龄、发展速度,晶体混浊程度和部位进行分类 1.根据病因:外伤性、老年性、并发性、药物及中毒性等; 2.根据发生年龄:先天性、婴儿性、青年性、成年性、老年性; 3.根据晶体混浊程度:未成熟期、膨胀期、成熟期、过熟期; 4.根据发展速度:静止性、进行性; 5.根据混浊部位:核性、皮质性、囊性、囊下; 6.根据混浊的形态:板层状、冠状、点状及其他形态; 通常将白内障分为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外伤性,代谢性,药物及中毒性,后发性等几大类型。

病因

就目前了解,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营养素代谢 通过动物观察,发现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与白内障形成有关,如钙,磷,维生素E、A、B2等。 (2)阳光与紫外线 多年来,人们已经注意到阳光参与了人类白内障的形成。在紫外线影响下,磷离子可能与衰老的晶状体中的钙离子结合,形成不可溶解的磷酸钙,从而导致晶体的硬化与钙化。同时紫外线还影响晶状体的氧化还原过程,促使晶状体蛋白变性,引起白内障。 (3)外界的温度 国外学者普查在高温下工作的60岁以上的工人白内障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4)缺氧 在缺氧的情况下,可使晶体内钠、钙增加,钾、维生素C相应减少,而乳酸增多,促使白内障的形成。 (5)内分泌 内分泌紊乱可以促使白内障的产生,从糖尿病病人发生白内障较一般人高,就足以说明。 (6)硬化脱水 人体在发生脱水的情况下,体内液体代谢紊乱,就会产生一些异常物质,损害晶体。动物实验证明,给予高渗脱水后,晶体出现空。

八大类白内障病因

(一)先天性白内障:系由于遗传性、染色体变异、胎内感染等所引起的白内障,其症状为婴儿初生后不久,父母发现其瞳孔内有白色或灰色的混浊点,有时眼球会伴随震颤,视力发展比正常婴儿差,对于眼前的奶瓶、玩具没有主动抓取的反应。 (二)并发性白内障:因眼内疾患所并发的白内障例如虹膜睫状体炎、青光眼、网膜色素病变、玻璃体变性等继发性的白内障。 (三)外伤性白内障:车祸、钝器伤害、尖锐物品得刺伤或穿透性眼内异物所引起,其症状是水晶体囊的破裂,造成水晶体混浊,而导致视力障碍。 (四)药物性白内障:1.长期使用类固醇性药物所导致的白内障。2.只要停止使用类固醇,有些白内障是可以复原的,但大多数病人一旦发生了白内障,多少会残留不能恢复的水晶体混浊。 (五)新陈代谢性白狱晼G因内分泌疾病或生化异常所造成的白内障,例如糖尿病、低血钙症、甲状腺官能不足症、单奶糖血症等疾病都可能引起白内障。 (六)老年性白内障:1.是最常见的一种白内障。2.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老化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水晶体会慢慢发生硬化、混浊而造成视力的障碍。3.早期症状:雾视、色调改变、眼前黑点、晶体性近视、复视等。4.晚期症状:视力障碍日深,最后只能在眼前辨别手动或仅剩下光觉视力。 (七)放射性白内障:因放射线所致的晶状体混浊称为放射性白内障。有红外线所致白内障(infra-red cataract)、电离辐射所致白内障(ionizing radiation cataract)、微波所致白内障(microwave cataract)三种。接触放射线时应配戴防护眼镜。白内障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时,可手术摘除白内障和植入IOL。 (八)后发性白内障(after-cataract):是指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后,或外伤性白内障部分皮质吸收后所形成的晶状体混浊。囊外摘除手术后持续存在的囊膜下晶状体上皮细胞可增生,形成Elschnig珠样小体。这些上皮组织科发生肌成纤维细胞样分化及收缩,使晶状体后囊产生皱褶。残留的部分皮质可加重混浊。导致视物变形和势力下降。当后发性白内障影响视力时,可用Nd:YAG激光将瞳孔区的晶状体后囊切开。如无条件实施激光治疗,或囊膜过厚时,可做手术将瞳孔区的晶状体后囊膜刺开或剪开。术后滴用糖皮质激素,预防炎症反应,并观察眼压变化

手术时机

1、双眼不完全性白内障:若双眼视力低于0.1,不能窥见眼底者,亦应当争取早日手术。 2、对出生后即有双眼完全性白内障,由于视网膜得不到正常的刺激,严重影响视功能发育者,应尽早手术。一般出生后1—2个月内手术,最迟不超过6个月。另一眼应在第一眼手术后1周内进行手术,术后单眼遮盖不能超过1周,以防手术后单眼遮盖而发生形觉剥夺性弱视 3、对单眼先天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位于瞳孔区,或双眼视力低于0.3者,应在2—3岁时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4、风疹综合征患者不宜过早手术,因为在感染后早期,风疹病毒还存在于晶状体内,手术时可造成病毒释放而引起虹膜炎,一般主张在2—4岁时进行手术。 5、对局限性晶状体混浊,平时不影响玩耍,视力在0.3以上者手术可推迟到4—5岁进行,但不能晚于6岁,否则可能造成不可逆性弱视。 诊断为先天性白内障的患儿,家长要及时带孩子治疗,因为婴儿和儿童时期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不治疗白内障,很有可能使孩子失明。所以要及早到正规眼科医院治疗,拯救孩子的视力。

检查

白内障术前应了解玻璃体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区是否正常及脉络膜有无病变,对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会有正确的估计。可借助A型及B型超声波了解有无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或眼内肿物,亦可了解眼轴长度及脱位的晶体位置视网膜电图(ERG)对评价视网膜功能有重要价值。单眼白内障患者为排除黄斑病变视路疾患所致的视力障碍术前可作诱发电位(VEP)检查,此外亦可应用视力干涉仪检查未成熟白内障的黄斑功能。 随着现代显微手术日臻完善使白内障和人工晶体植入作为门诊手术成为可能。目前手术中一方面尽量控制术后产生的散光,另一方面在手术中矫正术前的散光手术中尽量使用粘弹性物质以减少内皮和其他组织的损伤。手术适应症的扩大,如独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均可植入人工晶体囊膜技术,晶体核及皮质处理技术得到发展新型人工晶体设计大小及表面处理等方面都有一定发展。黄色人工晶体问世企图改善一般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眩目及视色野的症状。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越来越普及激光乳化也将应用于临床。注入式人工晶体的研究开发必将使白内障手术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白内障与哪些疾病易混淆

分先天性和后天性: (1)先天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小部分在出生后逐渐形成多为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前两者无需治疗后两者需行手术治疗。 (2)后天性白内障是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又分为6种: 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 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病因与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视力障碍与混浊所在的部位及密度有关后皮质及核混浊较早地影响视力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可配戴接触眼镜也可手术同时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 ③外伤性白内障; ④代谢性白内障(因内分泌功能不全所致如糖尿病性白内障); ⑤放射性白内障( 与X射线β射线γ射线等有关); ⑥ 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若不及时治疗,晶状体中的白化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完全变模糊,晶状体核解体,使视力完全丧失。

治疗

般只有手术才能治疗白内障。由于手术显微镜、显微手术器械和人工晶状体的应用,缝线材料和局部麻醉方法的改进,近30年来白内障手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目前多采用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术后在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 或 配戴眼镜 或角膜接触镜以矫正视力。 因为进入眼内的光线必须经过晶状体,若晶状体阻挡入眼光线,或使入眼光线偏曲、扩散均可影响视力。视力受影响程度则取决于晶状体混浊的部位和密度(白内障成熟程度)。 在明亮光线下,瞳孔缩小,眼睛的光通道变窄,白内障更容易阻挡入眼光线。因此,许多白内障患者在明亮光线下视力更差。而且光线周围出现晕圈,眩光和散射光。当白内障患者从暗处进入明亮环境时,或在明亮的灯下阅读时视力模糊特别明显。同时患有青光眼和白内障的患者,在滴用缩瞳药后因瞳孔缩小,视力也会明显下降。 位于晶状体后方的混浊(后囊下白内障)在明亮光线下对视力的影响也较重。因为晶状体后极是光线必经之路,这种白内障更容易损害视力。 有一种核性白内障(从晶状体中心部开始混浊),早期可表现为近视力提高,其原因是核性白内障增加了晶状体的聚焦能力,看近距离物体显得更清楚。多数老年人因老视看近距离物体有困难,在患白内障后的初期,他们惊异地发现,他们不戴老花镜也能阅读了,这种现象通常称为第二视力。 虽然一般白内障为无痛性,但少数患者可因晶状体肿胀而使眼压增高(青光眼),出现眼痛症状。 矫正白内障的角膜接触镜又称医学美容隐形眼镜 1.医用盲片有效遮盖白内障患者的缺陷,使您双眼达到完美一致。 2.起到人工瞳孔的作用,常用于虹膜外伤、萎缩或白化病患者。 遮盖角膜缺陷 配戴效果逼真。

白内障手术类型

(1)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xtracapsluar cataract extraction) 其含义是指在同轴光照明下的显微手术。基本的手术方式是刺破并撕去前囊中央部分,将晶体核娩出,用白内障同步注吸针头吸净周边囊袋内的皮质,保留完整的晶体后囊和周边的前囊。 白内障外摘除术的主要优点是保留了晶体后囊,便于植入和固定人工晶体,适合于成年人核性白内障。目前在发达地区,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主要的手术方式。缺点是部分病人在术后1~5年内因后囊混浊影响视力,需再行后囊切开术。 (2)白内障囊内摘除术(in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是指离断晶体悬韧带之后将晶体完整摘除的手术。适应于老年性白内障有晶体硬核或晶体脱位者。术中可用特殊的囊镊夹住晶体前囊或经冷冻头与晶体冻结粘连在晶体前囊将晶体摘除切口外。 由于术后失去了晶体的支撑作用,玻璃体动度增大,手术后的并发症较多,不易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目前已较少做这种手术。但在不发达地区,多数医院尚不具备显微手术条件,囊内手术仍是主要的白内障术式。对条件较好的囊内摘除术后无晶体眼,可行透巩膜的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 (3)白内障吸出术(aspiration of cataract) 是指将晶体前囊刺破后抽吸出混浊的核和皮质的一种囊外术式。主要用于硬核的先天性白内障和软性白内障。近年这一手术已演化为晶体切除术。 (4)白内障超声乳化术(phacoemulsification) 是一种囊外摘除术式。基本方法是在角巩膜缘做一3mm小切口,伸入超声粉碎器将晶体核粉碎后抽吸出来,适用于核为中等硬度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未操作复杂,价格昂贵。 (5)晶体囊膜切开或切除术 是指将混浊的后囊以及附着的皮质中央切开达到透光目的。主要适用于先天性白内障或后发性白内障。可应用YAG激光行后囊切开术或膜切开术。 (6)光学虹膜切除术 以往对于先天性核性白内障多采用鼻下方节段性虹膜切除术。利用周边部透明晶体透光,增进视力。由于光线来自视轴外区,成像质量较差。手术后矫正视力多不满意。手术还破坏了虹膜的屏障作用,为以后的手术和光学矫正带来困难。目前已不主张做这种手术。

白内障及其现代手术疗效

对于白内障的治疗目前尚无疗效肯定的药物,以手术治疗为主。眼科医生手术治疗白内障,就是要通过手术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那么,摘除了自身的晶状体对眼有什么影响呢?人眼的晶状体除了有透光作用外,还有一个作用是起一个凸透镜,即放大镜的作用。人缺少了晶状体这个凸透镜,即形成高度远视状态,看东西就会不清楚,所以手术摘除晶状体后,还必须要植入一个人工晶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工晶体植入术。人工晶体植入的目的是矫正由于手术摘除晶状体以后所造成的高度远视。 自从开展白内障显微手术以来,白内障摘除的方法不断改进。从传统的手术方法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发展到较为先进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其间经历了从大切口到小切口的过渡。前者的切口大,但目前这种方法还不会被淘汰。因为有些不适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还需要采用这种手术方法。后者的特点是切口小,术后散光小,手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如术后发生意外受伤,不致于原伤口破裂。 现也有采用国内先进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它是应用先进的超声乳化装置,最小的只需2.0mm的切口,将混浊的晶体粉碎吸出,能够很好地保留晶体囊膜,可将人工晶体放入囊袋内,从而有效地防止术后晶体偏移、脱位等。 该手术的优点是: (1) 未成熟期(只要病人感觉白内障影响了视力)即可手术,而不必等到成熟后手术,使白内障患者早日复明。 (2) 切口小,不需缝合,切口密闭好,手术后即可回家。 (3) 手术时间短(6-7分钟即可完成);只需局部麻醉。 (4) 术后散光小,视功能恢复快。 (5) 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发生率低。 (6) 对于有眼底病变者,白内障的存在直接影响眼底病的检查、诊断与治疗。通此项手术能使眼底病变得到及时检查治疗。 (7) 术后第二天即可摘掉眼罩,恢复正常生活。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是显微手术的重大成果,自1967年美国的KELMAN医生发明了第一台超声乳化仪并用于临床,之后经过众多眼科专家30多年不断改进、完善,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先进而成熟的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目前在发达国家已普及,我国自1992年开始引进并推广。进行手术时,在术眼角膜或巩膜的小切口处伸入超乳探头将浑浊的晶状体和皮质击碎为乳糜状后,借助抽吸灌注系统将乳糜状物吸出,同时保持前房充盈,然后植入人工晶体,使患者重见光明。超声乳化技术真正实现了切口小,无痛苦,手术时间短,不需住院,快速复明的手术理想。 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有何特点 与传统手术相比,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有以下优点: 1. 手术切口小,传统手术切口 12MM ,此手术切口小于 3MM 。 2. 术后反应轻,切口愈合快 , 视力恢复更快、更好。 3. 术后散光小,且更容易矫正或控制。 4. 手术控制度更好,安全稳定。 5. 手术时间短,一般只需 15-30 分钟左右。 6. 不需住院,术后 1 小时即可回家。 7. 无须等待白内障成熟才施行手术。 白内障摘除术后为什么要安装人工晶体 摘除白内障后,眼球内就丧失了晶体这一必不可少的结构,视物仍不清楚,而配戴无晶体眼镜(框架式)及角膜接触镜又有很多缺点或不足,所以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安装人工晶体,使视力及视野恢复到正常。正常情况下,植入人工晶体后可受用一辈子。

本文是李建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