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的运动发育规律
人体各个部位在大脑皮层上都占有相应的代表领域,动作越精细,所占区域越大。
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育能力,构成了对婴幼儿成熟程度估计的起点:
2-3个月的宝宝:能俯卧抬头、用手肘部分撑起身体、环顾四周。
3-4个月的宝宝:俯卧抬头、翻身。
4-6个月的宝宝:能自如转动身体。
6-7个月的宝宝:可坐立,刚开始可能需要双手放在身体前方支撑起来,慢慢他就能够掌握平衡,能够直立坐着。
7-10个月的宝宝: 大部分宝宝可以开始爬行。
10-15个月的宝宝:站立和行走。可能是先扶着家具行走,熟悉以后他就能够慢慢自己行走。
12-24个月的宝宝:单独行走、开始跑、用脚尖站立、在他人帮助下爬上爬下。
24-36个月的宝宝:大动作如跑、跳、单腿立、上下楼梯,开始发展精细动作。
不管是精细动作还是大动作每个宝宝都会有个体差异,切不可心急不按照宝宝身体发展的规律进行加大强度锻炼。
如果宝宝各方面动作落后太多那肯定不太好,得及时找出原因,没把握可以去咨询专科医生检查。
分月龄练习 小手灵活大脑更聪明
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每一块肌肉,都在大脑皮层中有着相应的“代表区”,动作越精细,所占区域越大,
手指虽小,占用的神经面积却很广, 一个大拇指运动区就相当于大腿运动区的10倍。
手指的运动中枢在大脑皮层中占据了较为广泛的区域。研究指出,活动一个手指就需要增加大脑血流量的30%左右。
当一个人的双手从事精细、灵巧的动作时,能够激发这些细胞群的活力,使动作和思维的活动能保持有机的联系后相互对应。
因此,手的动作越复杂,就越能积极地促进大脑的思维功能。就是精细动作能力高低会影响宝宝的大脑发育,进而对智力有所影响。
1个月
宝宝的双手是捏拳的,如果轻轻地碰他的手掌,他会把拳头握得更紧。
建议
不要给宝宝带手套,让他能自由地挥动拳头,看自己的手,玩手。
2个月
两手握拳的紧张度逐渐降低,有时会主动把手伸进口中,这是宝宝精细动作开始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建议
经常刺激宝宝手心,促进抓握反射;让宝宝触摸一些不同质地的玩具,帮助宝宝玩手,促进宝宝感知觉发展。
3个月
双手可以在胸前互握玩耍,能被动地抓住像波浪鼓等玩具大约30秒钟。这个时期,宝宝的抓握还没有目的性,整个手都是弯曲的,什么东西都是一把抓,拇指与其他四个指头的弯曲方向一致。
建议
拿一些颜色鲜艳、有悦耳声音的玩具给宝宝看,激起他产生抓握玩耍玩具的兴趣;把玩具放到宝宝手里,带宝宝去抓握。
本文是李湘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