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卫光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中医经典每天学一点

伤酒引起痔疮发作及便血的调理方法

发表者:邢卫光 人已读

一、酒痔

1、治酒痔方———赤小豆散。赤小豆(炒熟)、生地黄、黄芪各30克,赤芍药、白蔹、桂心各15克,当归(微炒)、黄芩各22.5克。共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槐子煎汤调下。

[适应证]酒痔。

[出处]《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

2、治酒食太过致痔方———三神丸。枳壳、煅皂角、炒五倍子各等份。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温水送下,每服3克,日服2次。

[适应证]酒食太过与久坐而致痔者。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八。

3、治饮酒痔疮方———黑地黄丸。熟地、苍术各500克,五味子250克,干姜30克,(春季20克,夏季15克,秋20克,冬30克)。共为细末,枣肉和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米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后痔疮发作,大便下血。

[出处](刘河间方)。

4、治饮酒痔疮方———止痛如神汤。秦艽、桃仁(去皮尖)、皂角(烧存性)各3克,苍术(米泔水浸炒)、防风各2.1克,黄柏(酒炒)1.5克,当归尾(酒冼)、泽泻各1克,槟榔0.3克,熟大黄3.6克。将桃仁、皂角、槟榔后入,水煎,空腹热服,少时进食,不使犯胃。[适应证]痔疮初起,结肿胀痛,灼热作痒,及肛门裂,便秘等。

[出处]《外科启玄》。

[按语]饮酒致痔疮发作者宜用本方治疗。若肿而有脓,加白葵花(去芯心)5朵,青皮1.5克,木香1克;大便秘甚,倍大黄,加麻仁、枳实;肿甚,倍黄柏,泽泻,加防己、猪苓,黄芩;痛甚,加羌活、郁李仁;痒甚,倍防风,加黄芪、羌活、麻黄、藁本、甘草;下血,倍黄柏,加地榆、槐花、荆芥穗、白芷;小便涩数不通,加赤茯苓、车前子、灯芯、#蓄。

5、治酒痔便血方———地榆槐花饮。地榆30克,槐花30克。水煎服,也可以此药渣煎汤后洗浴。

[适应证]酒痔便血。

[出处]经验方。

6、治酒痔便血方———槐角丸。槐角10克,地榆10克,黄芩10克,当归6克,炒枳壳6克,防风6克。用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400毫升,分2耀3次服下。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6克,日2耀3次。

[适应证]饮酒大便下血,色鲜红,肛门灼热肿痛。

7、治饮酒痔疮肿痛方———消痔丸。生地黄12克,黄芩6克,金银花3克,炒枳壳3克,秦艽3克,防风6克,制大黄6克,当归6克,地龙6克,炒苍术6克,炒槐花6克,赤芍药6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3次,空腹饮。

[适应证]酒后痔疮发作,红肿疼痛,大便干结。

[出处]《疡医大全》。

二、伤酒便血

1、治酒毒大便下血方———聚金丸。黄连(分4等份,分别水浸、炒、炮、生用)120克,防风、黄芩各30克。为细末,醋糊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米汤送下。[适应证]酒毒致大便下血者。[出处]《济生方》卷四。

2、治酒毒便血方———酒蒸黄连丸。黄连120克。酒浸一宿,晒干为末,酒糊为丸,每服5耀9克。

[适应证]肠胃积热,酒毒便血,腹痛作渴。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

3、治饮酒便血方———黄土汤。灶心黄土60克(煎汤代水),阿胶6克(冲服),黄芩3克,白术9克,附子(炮)4.5克,甘草3克,干地黄15克。用水煎煮,取汁400毫升,分2次服下。

[适应证]饮酒大便下血,量少色暗。

[出处]《金匮要略》。

4、治饮酒便血方———约营煎。生地12克,白芍12克、生甘草6克、川断9克、地榆9克、黄芩9克、槐花6克、荆芥穗(炒焦)6克、乌梅6克。用水煎煮40分钟,去渣取汁,空腹时用,每日1剂。

[适应证]饮酒便血,色鲜红,肛门肿痛。

[出处]《景岳全书》

5、治饮酒便血方———乌梅丸。乌梅100克。烧存性,醋煮米糊为丸,每服6克,空腹米饮送下,日3次。

[适应证]饮酒过度大便下血或下痢脓血,腹痛甚。

[出处]《杂病源流犀烛》。

6、治饮酒便血方———济生乌梅丸。乌梅肉45克,僵蚕(炒)30克。共研为细末,用好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空腹时用醋汤送下。

[适应证]饮酒后大便下血,淋漓不止。

[出处]《济生方》

7、治饮酒便血方———地榆散。地榆12克,茜根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山栀子10克、茯苓12克。水煎服或共为细末,每服3克,白开水送下,每日2耀3次。[适应证]饮酒便血,色鲜红,肛门灼热。

[出处]经验方。在临症时还要分清虚实。对于长期饮酒,损伤脾胃,脾失摄血而致的便血,不宜用本方治疗。

8、治酒后便血方———百药煎散。百药煎60克。将百药煎一半烧存性,一半炒香,共为细末,每服9克,米汤送下。

[适应证]酒后大便带血。

[出处]《普济方》。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c2b1ff550102wyqv.html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