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唐杰 三甲
唐杰 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

儿童腹股沟斜疝

1919人已读

腹股沟斜疝,俗称“疝气”和“小肠气”,是小儿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小儿腹股沟斜疝的发生与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出腹壁和睾丸下降有密切关系。胚胎发生和发育过程中,男性睾丸从腹膜后逐渐下降并从内环穿出进入阴囊,这个过程直到胚胎8个月时完成,同时将内环处腹膜推入阴囊形成腹膜鞘状突。出生前后这个鞘状突会逐渐萎缩和闭合不留腔隙。当鞘状突闭合延迟,外加某些因素,如经常哭闹、腹内肿物、用力排便等作用下,腹内压增高,使腹内脏器或组织从内环突出形成腹股沟斜疝。当然并非所有的鞘状突未闭的患儿都会发生疝,有一部分患儿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呈一狭窄的管腔,加之如果内环口不够宽,或者疝的促发因素较弱,不足以使腹内脏器或组织从内环突出,仅有少量腹水进入鞘状突而形成鞘膜积液,发生在女孩的称为子宫圆韧带囊肿或Nuck囊肿。

疝如何治疗?

腹膜鞘状突的闭合过程在出生后6个月还可能继续进行,同时幼儿发育时腹肌逐渐增强,疝有自愈的可能,可暂不手术。超过1周岁的小儿疝已无自愈可能,需手术治疗。

疝气嵌顿时有什么表现?

患儿多有哭闹不安,小龄儿可用手去抓嵌顿部位,大龄儿可诉局部疼痛或腹痛;疝内容物为肠管时可发生肠梗阻表现,如:呕吐、腹胀、腹痛等。局部突出包块胀大,张力高,质地变硬,触痛明显或拒摸等。如有上述表现需及时至医院就诊。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及小婴儿不易被及时发现,从而引起疝内容物坏死,造成严重后果。

参考:《小儿腹部外科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唐杰
唐杰 主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新生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