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便干就是便秘吗?
消化科专科门诊经常会有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看病,主诉是便秘,一问才知道就是大便干燥,但是每天都有排便,大便干燥真的就是便秘吗?
当然大便干燥是不能等同于便秘的。便秘主要是由于排便规律改变所致,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大便干燥、坚硬,秘结不通,排便时间间隔较久(>2天),无规律,或虽有便意而排不出大便。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便秘的诊断标准是不相同的。罗马Ⅲ诊断标准:
新生儿~4岁幼儿,至少出现以下2条症状,达一个月。
(1)排便≤2次/周;(2)在自己能控制排便后至少有1次/周失禁发作;(3)有大便潴留病史;(4)有排便疼痛和费力史;(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便团块;(6)巨大的粪便曾阻塞过厕所。伴发症状包括易激惹、食欲下降和(或)早饱。随着大量粪便排出,伴随症状可很快消失。
大于4岁儿童,必须满足以下2条或更多,且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
(1)排便≤2次/周;(2)至少有1次/周大便失禁;(3)有大量粪便潴留或有与粪便潴留有关的姿势;(4)有排便疼痛或困难病史;(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6)巨大的粪便曾阻塞过厕所。确诊前至少2个月满足上述标准;并且发作至少1次/周。
便秘的病因有什么?小儿便秘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小儿常见的器质性便秘有先天性巨结肠及巨结肠类缘病、肛门狭窄、甲状腺功能低下,其诊断应结合病史、体查以及相关检查综合考虑。
便秘的基本治疗原则:有器质性问题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根本应放在改善饮食内容,多补充水分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多运动,同时养成排便习惯。
本文是李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