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毛志国 三甲
毛志国 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肾脏病科

看病,该认医生,还是该认医院

1957人已读

一大早,电话里响起了一位外地老病友的声音:‘毛医生,我家有个亲戚怀疑得了慢性肾脏病,我们想到上海来找您看病。这两天您在医院吗?’

‘我这个星期在外地参加学术会议,有讲课任务,不在医院。如果着急的话,你可以请我们医院的其他医生先看。’

‘喔,您不在我们就下周再来,虽然心里急,但我们还是想您亲自看。’

‘我们医院的好医生不少的,别耽误病情了,先找其他医生看吧’

‘毛医生,我自己生病这么多年有经验啦。认准好医生,比认医院靠谱!’

‘那……好吧。让你亲戚先在手机上找到我,把资料传给我,我先帮他处理起来。下周一下午到我门诊,如果挂不到号,我给他加号。’

‘好嘞!太感谢了,我那亲戚该放心了’电话那边的病友开心的笑着……

放下电话,我沉思了半晌。看病到底该认医生?还是该认医院?

看病到大医院,毫无疑问是近年很多患者通行的做法。大医院平台完善,硬件设施好,最关键的是,大医院在过去几十年的计划经济时代,几乎集中了所有的精英医生。看病找大医院,在当时的环境下,显然是个明智之举。

但就像十根手指各有短长,大医院的医生也是个个自己的有特点:有人临床能力特别强;有些实验室做得特别深;有人专精于某一点,是某个亚专业的顶尖高手;有人则熟稔相关专业,从点到面捭阖纵横,制定的诊疗方案缜密而完备。还真不是每一款都适合你的就诊需求。但看看医院官网的医生简历,简直千人一面,看不出差别。所以,看病只认大医院这块牌子,确实也还存着看不对人的风险。

同时,近年国家高瞻远瞩,看到了公立大医院对医学人才高度垄断与集中,管理机制相对僵化等弊端,看到了老百姓看病难的疾苦,提出了多项举措盘活医疗机制,鼓励优质医学人才良性流动,让优质医疗资源患者更加可及。比如,鼓励医生多点执业,大力建设互联网医疗,鼓励民营与外资机构进入医疗领域,满足多层次的医疗需要。

这诸多措施逐步发挥了作用,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好医生和大医院的关系变得不那么紧密了。好医生可以在医生集团,在互联网医院,在签约的外资/民营医疗机构等患者便利的场所为患者服务,而不仅仅限于在大医院坐诊。找好医生看病,也不一定要去大医院。事实上,好平台好硬件随处有,而好医生不常有。只要患者有认可的医生,可以一直跟着医生走,始终享受称心的高品质医疗服务。

从另一方面,近年的这些新变化也强力地督促着医生,不断提升自己,精进业务,服务好病患,树立自己的好医生个人品牌。

看病,到底该认医生,还是该认医院,您怎么看?


毛志国
毛志国 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肾脏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