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陈延军 三甲
陈延军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心内科

89岁老人血管里安支架 心脏介入手术破高龄禁区

6572人已读
89岁的孙大妈没想到自己在这样的高龄下,还可以经受住一场心脏手术。近日,我院心内四科主任陈延军教授成功为89岁高龄的孙大妈进行了冠脉介入治疗。
近两个月来,孙大妈频繁地胸痛发作将老人及其家人折磨得疲惫不堪。几天前夜里,孙大妈突然感觉胸部疼痛,凌晨,疼痛越发严重,家人将其送到我院心内四科。老人被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陈延军教授果断建议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冠脉病变情况。但由于高龄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较差,血管也比较脆弱,做冠脉造影检查的风险很高,家属迟疑不决。十天过去了,老人无法进行任何轻体力活动,刷牙、洗脸、走动均无法进行。因为稍一活动就会诱发胸痛,只能躺在床上,家属终于同意冠脉造影。
冠脉造影时,发现老人的桡动脉异常弯曲,在肘部拐了个“8”字弯,陈延军教授巧妙转动造影导丝,成功将造影导管放到冠脉口,造影后发现罪魁血管———“右冠脉”近乎堵塞,充满血栓,命悬一线,情况十分危险。但家属仍担心手术的的风险太大不同意安支架。又将老人转回病房。此时,虽然病因查明,但由于家属对冠脉介入治疗有认识误区。陈延军教授慎重权衡利弊,为防延误老人的治疗时机,针对家属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工作。
介入手术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年龄已不构成绝对的限制。但老人毕竟已89岁高龄,耐受力差,手术风险大。对医生的手术技术要求极高,但要挽救老人的生命,必须手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对支架介入治疗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决定手术。陈延军教授为减少股动脉入路诸多弊端,选择左侧桡动脉穿刺,经过如履薄冰的手术操作,陈延军主任在血管狭窄处成功放置一枚支架,老人顿觉胸口异常舒畅。整个手术操作仅用时20分钟,血管恢复通畅,老人化险为夷。术后第二日老人就可下床活动,胸痛未再发生。老人的儿女笑逐颜开。
据陈延军教授介绍,对于突发心肌梗死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越早开始手术进行抢救越好。过去心脏手术受到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如今权威医学资料已证实,介入手术对高龄急性心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随着介入技术的不断成熟,高龄将不再成为急诊心脏介入术的禁区。
陈延军
陈延军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心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