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瀚勋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颅内压监测及规范化治疗成功救治1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患者

发表者:姚瀚勋 人已读

患者李X X,男性,39岁,因“摔倒致头部外伤伴头痛1天”入院。于1天前患者不慎摔倒,后枕部着地致头部外伤,无昏迷史,恶心无呕吐,感持续性头痛,伴头晕。入院查体:血压124/83mmHg,脉搏70次/分,呼吸19次/分,神志清,GCS15分(E4V5M6),双侧瞳孔等大3mm,光反射灵敏,颈软,心肺腹无殊,四肢肌力Ⅴ级,肌张力不高,病理征阴性。本院急诊头颅CT示见 图一。考虑患者神志清,GCS15分,但有颅高压状况,入院后暂时给予保守治疗,应用20%甘露醇100ml q6h+3%浓钠(0.9%生理盐水250ml+10%氯化钠70ml)qd脱水治疗,同时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伤后第3天,患者诉头痛明显加重,GCS14分(E3V5M6),嗜睡,头颅CT示见图二,考虑中等量脱水+高渗治疗后患者颅高压症状在加重,为预防脑中心疝发生,决定行手术治疗。术中在3个步骤测颅内压:①双侧去骨瓣前颅内压28mmHg;②双侧去骨瓣后,硬脑膜切开前颅内压20mmHg;③硬脑膜减张及头皮缝合后颅内压16mmHg。手术方式:左侧侧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去骨瓣减压硬膜减张缝合术。

blob.png

术后根据颅内压值(控制在20mmHg以下)开放EVD引流及控制脑脊液引流量,伤后第5、6、7、8天(术后第2、3、4、5天)分别引流脑脊液120ml、215ml、175ml、110ml,并保持头高30°,控制体温38°以下,调整血钠145-150mmol/L,维持血白蛋白水平40-45g/l,PaCo2 35-40mmHg等综合措施,伤后第9天头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拔除颅内压探头,继续渗透性治疗,术后17天恢复满意出院。

blob.png

图一:入院时头颅CT示: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外伤性蛛血,鞍上池可见,中线结构无明显移位,双侧侧脑室缩小。

blob.png

图二:外伤后三天头颅CT示: 双侧额叶脑挫裂伤伴脑内血肿伴明显水肿,中线无明显移位,鞍上池部分显示不清,双侧侧脑室缩小。

blob.png

图三: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示:双额去骨瓣减压、脑室内颅内压探头植入术后,血肿较前大致相仿,水肿较前进展。

blob.png

图四:术后1周,复查头颅CT示:脑内血肿及蛛血较前吸收,水肿较前未见进展,双侧侧脑室额角受压好转。

blob.png

图五:术后2周余,复查头颅CT示:血肿基本吸收,脑水肿较前明显减轻,双侧侧脑室额角无明显受压。

脑室型颅内压探头监测是颅脑外伤常用的辅助监护兼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颅内压监测有助于降低颅脑外伤后死亡率。双额叶脑挫裂伤早期往往意识清楚,但随着脑水肿的进展,在伤后5天甚至更长时间后病情可迅速恶化,在数小时至数分钟立即转为中央型脑疝来不及抢救而死亡。外伤后3-7天是脑水肿高峰期,该患者第3天开始出现头痛明显加重,脑脊液引流量也说明颅内压在3-7天大致呈现出谷-峰-谷的趋势,在颅内压监测辅助下,正确指导了减压手术方式,避免了清除血肿及挫裂伤脑组织过程中带来的副作用,尽可能地保留了脑组织原有功能。

因此对于该类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早期积极行ICP监测,综合运用渗透性脱水、CSF引流等非手术治疗手段,可使部分患者免于开颅手术,避免双额叶清除血肿带来的严重功能障碍。

本文是姚瀚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