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宏涛 三甲
张宏涛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人民医院 肿瘤科

125碘放射性粒子植入--晚期肿瘤患者的福音

6992人已读

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125碘放射性粒子植入多次填补空白。

6月8日,患有左腮腺癌的80岁的陶老先生在接受了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粒子植入手术2周后,回院复查,结果肿瘤较治疗前缩小了2/3。他还高兴地告诉为他实施手术的王娟主任:手术当天至今,再没有用过止痛剂。陶老先生患有腮腺癌且失去了开刀切除手术的机会,疼痛难忍,不能休息,每日靠大量的止痛药维持。他自己痛苦,家人也焦急。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科主任、主任医师、留日医学博士王娟在局麻下,向陶老先生的肿瘤内植入了44颗125碘放射性粒子,术后6小时,陶老先生的疼痛明显减轻,当天不再没有止痛药物,1周后出院时,肿瘤已经缩小了1/2。与陶老先生一样受益于放射性粒子植入的82岁的杨老太,患了原发性直肠癌,入院后连续便血,100—200毫升/天,下坠明显,每日大便5—6次。因为年龄原因,家属不同意做手术切除,而选择了粒子植入。王娟主任为其在硬膜外麻醉下,经阴道在直肠壁上植入41颗放射性粒子125碘粒子,术后第一天血止,下坠症状明显改善。前几日,出院50天的杨老太来院复查,结果肿瘤缩小1/4,杨老太高兴地说:没想到这小粒子这么厉害,现在,我不再便血,大便恢复正常,食欲也正常了。此例直肠癌粒子植入为国内首例。

前不久,该科为患有原发性胃癌75岁的薛老太实施了小切口微创125碘粒子植入术,薛老太胃癌晚期,无法承受全部切除胃的手术,王娟主任在其上腹正中打开了一个4厘米的小切口,在彩色超声的引导下,将57颗粒子植入到胃部肿瘤。术后48小时,薛老太开始进食,1周后出院,目前状况很好。此例原发性胃癌小切口粒子植入为国内首例。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又称体内伽玛刀或粒子刀,用微创方式将具有一定活度的微型放射性密封源—金属微粒I-125粒子,在B超或引导下,植入人体肿瘤组织内,利用其低剂量率持续照射的特杀灭肿瘤细胞。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在粒子植入的治疗中本着对患者负责、让患者放心的原则,特别追求治疗和效果,为此,他们配备了外科和放疗专业人员,并国内首家引进包括内放疗粒子植入系统、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近距离放疗计划系统、彩色超声等在内的完整的粒子植入系统。对于每一例粒子植入,他们都要将CT等影像学资料输入组织间三维立体定向近距离放疗计划系统,做出组织剂量曲线,设定粒子数量,并在B超的引导下将粒子植入的肿瘤的预定位置。这样,整个肿瘤就象被定向爆破的大楼一样,每个关键的点上都被放置了“微型粒子炸弹”。粒子连续低剂量率照射使肿瘤的再增生明显减少,并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这同时对正常组织无损伤,毒副作用小,创伤小、用时短、病人无痛苦。

目前,河北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已经为前列腺癌、宫颈癌、下龈癌、脊髓胶质瘤、乳腺癌、锁骨上淋巴节转移、胰腺癌等患者实施了粒子植入术。

河北省人民医院宣传处王淑芳\安敏燕(摘自-中国医疗准备网)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张宏涛
张宏涛 副主任医师
河北省人民医院 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