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_好大夫在线
3届年度好大夫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中医养生

中医养生与饮食

发表者:刘义 人已读

现代生活,危机重重。意外伤害、不良情绪、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而我们大部分所谓健康人其实都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所以就需要我们养生。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到了秦汉已经有了较为系统的养生除病的办法。中医养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益寿延年、延缓衰老的理论和方法。其主要的目的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从而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中医养生包括饮食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精神养生四方面。今天我们先介绍一下中医养生中的饮食养生。《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脏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因此正确的饮食对我们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六淫之邪、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等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最终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饮食养生的理论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医学认为我们人体是一个整体,首先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结构和功能上的五脏一体观;在形体和精神上的形神一体观。其次人与外环境的统一性:自然界的运动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人体也发生着与之相应的变化。2、饮食养生是建立在中医学阴阳五行的基础之上, 阴阳是古代历史的一对重要范畴,是对两个相关事物及一事物内部两个对立方面的属性的概括。其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消长平衡、阴阳相互转化。而食物性能也可根据阴阳属性来说明,辛、甘、淡为阳,酸、苦、成为阴,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全面膳食,以求阴阳平衡。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通过“比类取象”法,用五种物质特点,概括为五种属性,并以生克规律来阐释各事物之间相互关系。在食物中,五行学说常被用来指导人们按五行归属确定其作用于脏腑,防止相生相克产生食物中毒。3、药食同源理论:《黄帝内经太素》:“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食物与药物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升降浮沉”、“归经”等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4、以偏制偏理论:《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此治之大体也。”药物的偏性即药性:把药物治病的多种多样的性质和作用加以概括,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毒、无毒等。根据五脏生克制化的关系用食物的偏性来纠正各脏的偏嗜。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饮食失宜的常见现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饮食不节:过饥;过饱;饮食无时。2、饮食不洁3、饮食偏嗜:种类偏嗜;寒热偏嗜;五味偏嗜;偏嗜饮酒、咖啡、茶等。1、饮食过饥即摄取不足,水谷精微缺乏,可致营养不良,气血衰少。临床表现为面色不华、心悸气短、全身乏力等症状。《灵枢·五味》云:“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2、饮食过饱即暴饮暴食,超过了脾胃的受纳运化能力,则可导致饮食停滞。食滞日久,既可郁而发热,又可聚湿生痰,就则酿成疳积、痔疮等疾病。正如《素问·奇病论》:云“帝日: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日: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3、饮食有时:按固定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胃之腐熟、脾之运化有节奏地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按照机体不同的生理需求,有条不紊地输布全身。饮食无时,常可损伤脾胃,变生他病。4、种类偏嗜:《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莱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若偏嗜一个方面,久之膳食结构失宜,就会导致脏腑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疾病。5、饮食寒热偏嗜:饮食寒温适中,脾胃才能正常收纳运化。若过食生冷寒凉,可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从而发生腹痛、腹泻等症。若偏食辛温燥热,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便秘等疾病。6、饮食五味偏嗜:《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人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成先入肾。若长期偏嗜某一类食物会导致一系列疾病。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7、偏嗜饮酒:酒:辛温甘,入心、肝、肺、胃经,功效:通血脉,御寒气,行药势,解毒。饮酒适量,可宣通血脉,舒经活络,但是饮酒无度则可造成疾病。酒性既热且湿,偏嗜饮酒可损伤脾胃,内生湿热。8、饮食不洁:指食用了不清洁、不卫生或陈腐变质、有毒的食物。饮食不洁无导致寄生虫病、食物中毒、甚至死亡。

饮食养生的应该遵循的原则:1、谨和五昧无偏嗜:饮食调配贵在其平,不可太过,五味合五脏,五味和谐,则骨、筋、气血、腠理赖五味滋养而强盛不衰。《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2、饮食有节,结构合理: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不可饮食无时。膳食结构合理,应以谷类为主,肉类为副,蔬菜为充,水果为助。3、饮食有洁,细嚼慢咽:《千金要方》:“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4、寒温适度,不伤阴阳: 这里寒温指食物的温度和食物的四气属性。《灵枢·师传》:“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至邪僻也。”5、辨体辨证辨病施食:根据不同体质、不同疾病、不同证候选择不同食物。辨体辨证辨病是决定具体食养方案的前提和依据, 施食则是实施该饮食养生方案的具体手段和方法。1)阴虚补阴:鳖、龟、燕窝、海参、兔肉、蛤蜊肉、银耳、蜂蜜等。2)血虚养血:猪肝、蹄筋、桂圆肉、黑豆、黑芝麻等。3)气虚益气:鸡肉、牛肉、核桃肉、大枣、山药等。4)阳虚温阳:羊肉、羊腰、狗肉、麻雀、鳝鱼、泥鳅等。5)痰湿祛湿:韭菜、芹菜、竹笋、莴苣、胡萝卜、苋菜、冬瓜、薏仁等。6)气滞行气:陈皮、山楂、萝卜、香菇、金橘等。7)瘀血化瘀:山楂、桃仁、柿饼、核桃肉、红枣、黑木耳等。8)食积消食:山楂、鸡内金、荸荠、槟榔等。6、谨遵禁忌:1)配伍禁忌(详见食物配伍禁忌表)2)时令禁忌(天人合一):春夏之际忌食狗肉;冬季严寒应少食甘寒伤胃的食物,宜进食温热性食物。3)对各种疾病的禁忌:《本草纲目》:“羊肉大热,热病及天行病,疟疾后,食之必发热致危”。《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中说:“所食之昧,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 7、顾护脾胃尤为重要:脾胃位居中焦,职司运化,共同完成水谷之受纳、腐熟、运化、输布的过程,因此被称为“后天之本”及“气血生化之源”。故脾胃功能的强弱,是药膳能否奏效的关键。8、三因制宜:1)因人制宜:是根据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等不同特点,选择适合的营养食物。如阳虚质者宜适当多吃一些温阳壮阳的食物;阴虚质者应该多食一些滋补肾阴的食物;痰湿质之人则宜清淡等。2)因地制宜:指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特点选用适宜的食物。如西北地势高,阳热之气不足,气候寒冷,饮食宜辛辣温热;东南地势低,阴寒之气缺乏,气候温热,饮食宜甘淡寒凉。3)因时制宜:根据季节等时间特点及其内在脏腑、气血的密切关系选用适宜的食物。《饮膳正要》:“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治其寒”。《素问· 脏气法时论篇》: “肝主春⋯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主夏 ⋯ 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主长夏⋯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主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主冬⋯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