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外敷结合针刀康复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章丘市中医医院 张燕 宋振江 徐芬
膝骨性关节炎(膝OA)是中老年人临床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关节骨端反应性增生为其病理基础,目前尚无较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以中西医综合治疗50例膝OA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50例,其中男46, 女104例,双侧膝关节发病 132 例 。年龄 4 4 ~8 5, 平均 6 3岁,病程最长 2 8年,最短3个月,平均5 . 4 年。 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起步痛136例;负重痛142例;行走时有摩擦感, 重者行走不便, 膝 关节屈伸困难, 下蹲、 起立或上、 下楼梯疼痛加重25 例患者有关节肿胀积液,25 例有患肢股四头肌萎缩。 x 线表现 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面硬化, 骨质疏松或有囊性变, 关节边缘及髁间嵴骨刺形成, 或关节内可见游离骨小体。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 ,每组50例。
1. 2 诊断标准 参照1986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膝OA诊断标准[1],规定如下:(1)膝关节痛在就诊的前1个月内≥14天;(2)膝关节活动时有摩擦响声;(3)X线片示膝关节骨端边缘有骨赘形成;(4)膝关节周围有肿胀;(5)膝关节晨僵≤30min;(6)年龄≥40岁。具备(1)、(3)或(1)、(2)、(4)、(5)、(6)即可诊断为膝OA。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骨性关节炎中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 .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的患者纳入观察。
1.4 排除标准 除外风湿性、类风湿性膝关节炎,半月板损伤或发育不良等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功能受限者。
1.5 观察指标
中医症状评分参照“膝关节骨关节炎Ⅱ期临床试验方案(征求意见稿) ” [3]制定。并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规定的病情轻重度分级标准的项目,于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膝关节疼痛、活动与疼痛的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等变化,并计算病情轻重程度之积分。
1.6 中医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骨性关节炎中疾病疗效判定标准[2]。临床控制: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显效: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有效: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无效: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计算公式 (尼莫地平法):(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1.7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 S P S S 1 0 . 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x2 检验,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 t 检验 ,P<0.0 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治疗方法
2 .1 治疗组
2.1.1中药外敷 痹愈散药物组成:丹参、 血蝎、 独活、 乳香、 没药、 骨碎补、 牛膝、 川续断、元胡、 透骨草、 伸筋草、 当归、 附子、 羌活、 杜仲、 鸡血藤、 地龙、 赤芍 等30味中药组成。制法:加工成细末,加入优质高粱白酒300ml、食醋200ml、食盐200g搅拌均匀后装入长28cm、宽22cm双层纱布袋备用。使用方法:将药袋放入蒸箱,蒸30分钟后取出,敷于患膝约30分钟,每日1次。每剂存袋应用2周。治疗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
2.1.2 针刀治疗
小针刀治疗,治疗两个疗程,病人仰卧位,屈伸膝关节,在某一特定位置可在髌骨周围或内外侧副带的附着处寻找到压痛点、硬结或条索物。髌骨的内外上缘、内外下缘和胫骨平台的近关节间隙处均可找到压痛点2--3 处,局部常规消毒、铺巾,左手固定压痛点,右手持小针刀,痛点进针,平行韧带或肌腱方向切割, 横向铲拔,如有结节务必切开,有时还需要切开髌上滑囊,左手拇指按压以利操作,直至刀下有松动感时,拔出小针刀,压迫针孔后用创可贴包扎针孔。一般 1 次即可,如仍有明显压痛点,5-7天后可再行 1 次。
2.1.3 运动疗法 功能障碍期行伸直位股四头肌等张收缩训练,仰卧膝关节伸展位,有意识用股四头肌向近心端牵拉髌骨同时窝向下压床面;俯卧位下辅助进行屈膝功能锻炼;坐于床边双膝屈曲悬垂主动伸屈膝关节锻炼持续5min,2次/d;扶物下蹲,蹬楼梯,2次/d,每遍20次,10天为1个疗程,治疗2~4个疗程。
2.2 同2.1.1
2.3 西药口服:服用芬必得胶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批号:03110162)1粒,每日2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 结果 表1 三组疗效比较表 例
|
本文是张燕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