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宝宝哭了你抱还是不抱?

发表者:王晶 人已读

相信对于很多宝爸宝妈来说,宝宝哭了到底抱不抱,这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哭了就抱,怕给宝宝养成抱的习惯,而且随叫随到也实在太累,必须像袋鼠一样,根本脱不开身。哭了不抱,又会担心宝宝没有安全感,对他幼小的心理造成创伤,影响他长大后的人格。似乎两方面都很有道理,想法也都比较主观,很难抉择。那么宝宝哭了到底抱不抱?

在遥远的文化里,出自人的爱子本能,当宝宝哭的时候,估计大部分家长都会起身去抱抚,又在多年前,我们身边开始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宝宝哭了,不应该去抱,因为这是不好的习惯,会把宝宝宠坏,应当给宝宝养成好的习惯,在他乖的时候多抱他,给他鼓励、赞许。其实,“哭”对不会用其他方式来表达的婴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许不只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更是一种舒不舒适的本能反应,让家长、医生可以去关注并猜想他的处境,更好地适应环境。所以,不能简单地用我们大人的主观情绪无判断宝宝哭闹时该“抱”还是“不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一、引起婴儿哭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应当先学会判断原因。

1. 生理性原因:如冷热、饥渴、大小便、困意等。这时,要求宝爸宝妈应当尽快找到问题所在,解决宝宝的生理需求,这样,宝宝就会很快停止哭吵,恢复愉悦的心情。

2. 病理性原因:如肠套叠、颅内感染等一些疾病引起的疼痛、不适。肠套叠时,大部分宝宝会表现出阵发性哭吵,颅内感染时部分宝宝可有尖叫,哭吵间歇时精神反应较平时弱,如果发现宝宝的哭吵表现与平素非常不一样时,应仔细回想宝宝的其他异常表现,从头到脚,如神志、精神反应、面色、喂养、呼吸、腹胀、大小便等,若判断宝宝可能是病理性哭闹,就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二、 随着宝宝的长大,宝宝越来越聪明,有时候会把“哭”作为一种手段,来博得大人的关注。最让宝爸宝妈们头疼的是,宝宝把“哭”作为一种工具,以此来控制爸爸妈妈。

1.0-6个月的小宝宝:怎么宠都不为过

刚出生的宝宝,他们就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或是进食,或是更换尿布,或是需要身体抚触,这时妈妈出现在他身边,这种稳定的规律会消除宝宝心理的不安全感,让他们对这个初来乍到的社会充满好感,并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逐渐建立起对父母和社会的信任,想来,这应该是最初的母婴依恋。

3. 6-18个月的宝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把“哭”当做一种工具,大致有三种原因:

( 1 )情感需要:当然要抱。

( 2 ) 想得到一些东西:一定要让他明白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可以通过其他更好的表达方式来获得。

( 3 )逃避做一些事情而哭:把要求宝宝做的事情变得更有趣,获取他们的兴趣。

4. 18-36个月的宝宝:这个年龄段不再是“会哭的孩子有人抱”哦。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把“哭”作为工具大致有三种原因:

(1)遇到挫折时通过大哭来发泄情绪:用合理、逐步稳进的方法简化挫折,及时帮助宝宝,让他言传身教,学会如何处理复杂问题。

(2)不习惯用语言表达:鼓励宝宝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重复、耐心的教导他。

(3)想做父母不允许的事情:坚持原则,不能干的事情就是不能干,再哭都没用。

除此之外,宝爸宝妈们还应当注意给予宝宝稳定规律的回应,切不可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对待孩子,这会损害父母在宝宝心中的形象,失去对父母的信任、依赖和敬畏,变得为所欲为,所以,我们应当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氛围中,坚持一定的原则。


本文是王晶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