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选
发表者:姜福亭 人已读
有句话,“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功名利禄从不曾远去,古今中外皆然,有人为之苦心孤诣以至形神俱损,有人甚至不择手段终身陷囹圄。
每每看到医学同行,周末辗转一个个学术会场,不得停歇。我会想,古代的文人骚客达官贵人,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应该也很忙,可是从他们诗篇中流露出的那份闲情流传了千古,依旧在打动着后人。
我的同行们是否迷失在功名利禄的江湖,以至于有酒而无诗,在一心追逐中失了闲情,远离了大道。
当然,田园依旧在。
以农田果园为生计的农夫,是辛苦的,又相伴太多忧虑,虽然不乏酒,可终究绝大多数人在劳累终日后,很难产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的诗意。
诗酒田园,基本是士大夫的生活,不是山野农夫的写照。
士大夫们,以田园为载体,晴耕雨读,以酒为助,升华田园生活为诗。在这方面最杰出的人物自然是陶渊明。
田园生活,是对喧嚣的疏离,从繁杂的人际周旋,甚至争斗,转为关注花草树木,远离了人群,与自然相亲近,直至相融。与植物打交道,内心是放松的。一草一木总关情,移情于此,会有多多欣喜,甚至感动。春天,一堆紫色芍药芽从地里钻出,让人振奋。
见过繁华的士大夫们回归田园,少了干扰,容易摆脱对浮华的追逐,回归内心,聆听深处自己的声音。夜晚,明月升起,不再望月怀远,而是熄灭妄心,听风声虫鸣,偶尔飞过的萤火虫也是自己的好友。
那些田园好诗,都不是苦思冥想写出来的,而是触田园之景,自然生心中之情,这正是今人不及之处。当代写诗的人并不少,写古体诗的几乎一句也流传不下去。非是文字不行,而是心之质朴、纯真,以及与自然的深深呼应,不及古人。
诗者,心也。田园还有,酒比比皆是,我们和古人的差距是诗心和道心,。
诗心已失,道心渐远。无论我们身居何处,都有必要去找回那颗田园诗心!
本文是姜福亭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