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旭
李旭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小儿骨科

术后指南 | 外固定支架护理小贴士

10859人已读

微信图片_20171212161059.jpg

微信图片_20171212175032.jpg

微信图片_20171212161110.jpg

微信图片_20171212175045.jpg

外固定支架主要用于不适合使用内固定,需要使用外固定,需要进行肢体延长等(如:肢体不等长需要延长、污染的开放性骨折、肘内翻、尺骨连续症、孟氏骨折、难治性(复杂大龄)的马蹄内翻足、严重的骨盆骨折等)这一类疾病的小朋友中。

外固定支架一般分为以下两种:

Orthofix外固定支架和Ilizarov外固定架

微信图片_20171212175022.jpg

135编辑器

Orthofix外固定支架

Orthofix外固定支架主要适用于Ⅱ或Ⅲ度开放性骨折损伤;骨折伴肢体严重烧伤骨折后需要进一步交腿皮瓣、游离皮瓣和其他重建过程;骨折后有严重骨缺损或需维持肢体长度;肢体延长,关节融合;骨折后有或怀疑骨折不愈合等情况。

Orthofix外固定支架的术后护理:

1. 患儿术后返回病房,让孩子处于平卧位,抬高患肢15~20cm,用软垫垫起,足跟部悬空,以促进静脉及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孩子患肢肿胀。

微信图片_20171212161117.jpg

2.定时观察患肢端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动脉博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手足活动情况;定时观察患肢有无偏移、成角、扭转、不匀称等;定时检查螺帽、螺杆有无松动;每天用0.5%碘伏消毒针眼处2~3次,局部红肿处可涂2%碘酊;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密切观察针眼处有无渗液红肿。

功能锻炼

1.术后第1周:麻醉完全清醒后即可指导患儿进行患侧足趾及踝关节的屈曲和背伸活动,鼓励患儿活动双上肢及健侧下肢蹬床。术后第二天指导患儿进行大腿、小腿肌肉等长收缩,让患儿伸直患肢并绷紧足尖,肌肉收缩3~5秒后放松,反复练习数十次,3~4次/天

2.术后2~4周:现在床边做膝关节功能锻炼,再逐渐下床活动。正确的行走方法为:患肢先行、重心前移;单拐行走时,拐的支撑与患肢要一致。

3.术后5~6周:单腿逐渐负重,待X片显示骨折完全愈合后,可弃拐行走。

微信图片_20171212161130.jpg

Ilizarov外固定架

Ilizarov外固定架主要用于治疗儿童下肢畸形,矫正肢体畸形或肢体延长;促进骨生长和邻近关节活动的恢复。

Ilizarov外固定架的术后护理:

1.观察患肢的皮肤感觉、关节活动、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情况,并与术前进行对比。

2.观察患肢有无偏移、成角、扭转、不匀称等。

3.观察针眼处有无渗液、红肿。

4.让患儿处于仰卧,抬高患肢30°,置于准备好的枕垫上,以便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足跟部悬空,预防骨突处压疮。

操作要点:

1.定期检查螺帽、螺杆有无松动,钢板张力是否降低。检查钢针松紧度,保持钢针张力,保持针道清洁、干燥。

2.每天用0.5%碘伏消毒针眼处2~3次,局部红肿处可涂2%碘酊。

3.术后7天开始延长肢体,每日1mm,分4次完成。延长过程中,协助医生每2周拍片1次,复查骨端的愈合情况,随时调节速度,确保每日1mm的延长。

功能锻炼

1.每日做膝关节和踝关节屈伸活动2次,以免引起膝关节屈曲和足马蹄畸形,并用绷带套住患肢足部,让患儿经常牵拉绷带带动足背伸活动,防止跟腱挛缩

2.术后1周内在床上进行功能锻炼。开始锻炼时间稍短,5~10分钟/次,2~3次/天,以后逐渐增加锻炼的时间及次数。

3.术后第2周起扶持患儿下床带支架下地负重站立,并逐渐锻炼带支架行走。

注意事项

为避免足部或前足下垂,应穿着特制鞋子或者绑上木板。

图片2.png
图片5.png
图片4.png
微信图片_20171212161123.jpg

本文系李旭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李旭
李旭 主任医师
医生集团-广东 小儿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