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顽固性尿频尿急治疗新方法:骶神经调节疗法
2017-12-13SNM专家联盟
2017年11月10日和11月22日,由陈敏教授及其团队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顺利开展了两例骶神经调节一期测试。接受手术的两位都是难治性OAB女性患者,均经过多年的各地转诊,收效甚微,有强烈意愿进行骶神经调节测试。术前经过评估,各项指标均符合骶神经调节测试要求。术中测试,两位患者运动应答明显,康复情况良好,将进行为期约2-3周的观察评估。
截止报道当天,两例测试患者均已成功完成二期植入。
手术操作回顾
术中C臂机行“改良十字定位”,确认植入电极的骶3神经位置及骶内侧缘,定位更准确
行骶3孔穿刺,并进行X光定位确认穿刺位置
对侧穿刺,并进行X光定位确认穿刺位置
术中接临时刺激器,测试患者运动应答,判断左右两侧电极哪根位置更佳
穿刺扩张,植入电极
电极植入点位X光及临时刺激器测试运动应答,双确认,保证植入位置更佳
建立皮下穿刺通道,连接延长导线
包埋电极及延长导线,冲洗,缝合伤口,手术结束,患者到病房进行程控调整参数,达到更好治疗效果
进行二期植入
检查电阻,测试运行情况,包埋伤口
后记
陈敏教授表示:骶神经调节技术的开展对长久以来困扰患者的难治性OAB确实是福音。为了开展这一新技术,花了不少时间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手术视频。没想,等到了手术间,却被体位,C臂机等消耗了不少时间,好在最难的穿刺部分比较顺利,自己也渐渐掌握了一些技巧。万里长征第一步已经迈出去了,以后定会走的更好,更快!
陈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
擅长小儿泌尿外科、女性泌尿外科、尿动力学等领域的诊疗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女性泌尿外科学组委员,全国女性下尿路疾病及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专家联盟秘书长,2017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女性泌尿外科领域专项奖“女娲奖”获得者,再版《吴阶平泌尿外科学》第十五篇 女性泌尿疾病 副主编,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湖北省泌尿外科学会委员,湖北省泌尿外科研究所小儿泌尿外科研究室主任,武汉市泌尿外科学会委员,《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编委。曾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尿控学组和感染学组委员。
为全国尿控、女性泌尿外科、小儿泌尿外科知名专家。创建了武汉协和医院尿动力学、女性泌尿外科及小儿泌尿外科亚专业,并且领导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使武汉协和医院尿动力学、女性泌尿外科和小儿泌尿外科临床和研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始终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迄今为止国内为数不多的女性泌尿外科专科之一,取得多项临床科研研究成果。 从医30余年,在权威期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 余篇。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