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儿童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因为有传染性且有发展成重症的可能性,有时会引起家长朋友们特殊的焦虑。那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到底可不可怕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经常和家长朋友们说:手足口病,既是个真老虎,又是一个纸老虎。
说它是真老虎,因为:
1.有个别孩子会发展成重症手足口,甚至威胁到生命
2.传染性强
3.没有特效药物
说它是纸老虎,因为:
1.大多数还是自己慢慢好起来的,变成重症的几率远远小于自然好转的几率
2.大多数还是比较轻的病例
3.有相关的疫苗:有EV71病毒疫苗,强烈建议给自己家孩子接种这个疫苗,减少得手足口病特别是重症手足口病机会。
什么情况我们就要怀疑有手足口病?
手上、脚上、嘴巴里(有时还可以在臀部、肘部)出现红点点或小疱
什么情况要警惕“重症”手足口病?
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频繁呕吐、易惊吓、手脚抖动、无力、呼吸心跳明显增快、明显出冷汗
有专门的有效杀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病毒的药物吗?
很遗憾,迄今并没有特效杀病毒药。因此,不推荐使用任何抗生素(头孢类、青霉素娄、阿奇霉素等等)。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又叫病毒唑(没有很好的证据证实其有用,而副作用强烈)。不推荐使用干扰素。不推荐使用任何中成药和中草药(没有靠谱的证据证实有用,而副作用客观存在)。各种喷喉药物也没有证据证实有效。
那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该如何治疗呢?
“等待疗法” 手足口病主要是“等待疗法”,也就是大多数自己慢慢会好。
“观察疗法” 要关注有没有变成“重症”的手足口的可能,比如精神很差,手发抖,抽搐,呼吸急促,脸色发青发紫。
“支持疗法” 我们还能做的事情就是让孩子的主观感受好一点。比如如果发热了就合理使用退热药进行降温。发热处理已经有很多新进展,比如物理降温已经彻底退出治疗舞台,比如再也不是按体温度数高低来决定是否使用退热药,具体护理知识可以参考我写的另一篇科普文章《小儿发热(发烧)怎么办》。因为咽峡部的疱疹或者溃疡,儿童进食会比较疼痛和困难。我们大人都有口腔溃疡的体验:一两个口腔溃疡都会让我们大人痛得不得了,而这一次孩子的咽峡部位往往有七八个甚至更多的溃疡!建议进食比较软的食物或者流质,同时食物要凉一点或者冷一些,而不要温热的(比如家长经常会给孩子吃的热粥事实上会让孩子觉得咽喉很痛)。比如冷饮、冷牛奶、略凉的粥可能更加适合。其他没有太多的饮食禁忌。我建议不要给孩子太多预设的忌口,只要孩子愿意吃,各种食物都要提供给孩子吃,平衡的饮食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如果孩子进食进液量太少了,就可能需要就诊请专业的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输液治疗。请注意,不是输抗生素,而是补充液体和能量。
血常规白细胞高或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是混合细菌感染吗?需要使用抗生素吗?
大多数不代表细菌感染,无需使用抗生素。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是明确的病毒感染。这个病毒感染的血常规表现非常像细菌,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会很高,C反应蛋白(CRP)也会很高。这些数据只说明病毒感染还很严重,疾病高峰炎症高峰还没有过去,请密切观察有没有抽搐、手抖、精神差、频繁呕吐、头痛、呼吸急促等重症的表现。这些数据不说明有细菌感染,无需使用任何抗生素。
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回事?
仅仅有咽峡部位(也就是咽喉深部)的疱疹或溃疡,而没有手、足、肛周的皮疹,我们给孩子的诊断就不叫手足口病,而叫“疱疹性咽峡炎”。事实上,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是同一大类病毒引起的疾病:肠道病毒,常见的有EV71病毒和柯萨奇A16病毒。这两个疾病的治疗原则一模一样(其实压根儿可以算同一个疾病,因为害我们孩子的凶手是同一类病毒)。
总结一下:
一,手足口病与疱疹性咽峡炎都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处理原则一模一样
二,大多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会顺利好转,除退热药处,不推荐使用任何药物(包括抗毒素、各科抗病毒药、各种喷喉剂和各位中成药中草药)
三,饮食护理上注意给凉一点、冰一点的饮食以减轻孩子的咽喉部的疼痛。不要预设饮食忌口,尽量保持饮食平衡。实在吃喝太少请医生当面评估一下是否需要静脉补液。
四,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升高不代表混合细菌感染,是这个病毒的特殊表现,无需使用抗生素。
感谢您的阅读,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远离误区,接受更科学的医学理念!
联系方式:
叶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副主任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半天和每周五全天,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新院区,发热呼吸道专家门诊。
(可以通过浙大儿院APP、拨打电话114或12580或96365、登录浙江在线网、浙江生活365网可以免费预
约7天内的号子。在出诊日前夜、出诊日当天早上07:30都还会有少量号源。)
网上在线咨询方法:
1.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和我保持联系,以减少跑医院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2.“电话问诊”,由我本人接听电话,直接而高效。
3.“视频问诊”也很方便,能更直观地互动,提供更完整孩子信息。
4.“私人医生”:我还提供私人医生服务项目,提供无限次图文咨询和电话咨询服务。
以上内容如有不清楚的细节,可点击“我”~“联系医助”给网站留言咨询
个人简介:
叶盛,浙江大学医学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PICU)副主任,急诊科副主任。加拿大BC儿童医院访问学者—知名儿科全科医生。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分会急诊/重症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灾害儿科学组委员,急救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分会呼吸重症及机械通气专委会委员。2003年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2007年至2009年参加“中国-加拿大儿科急诊高级医生培训合作项目”,其中2008年至2009年出国在加拿大温哥华BC儿童医院高级临床培训。
参与《中国0-5岁儿童不明原因发热指南》外审修订。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厅局级科研项目7项,发表论文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1篇。从事本科教学、留学生教学及临床教学多年。
本文是叶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