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崇旺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脑瘫孩子运动障碍为什么会肌张力高?

发表者:常崇旺 人已读

临床研究证实,患儿运动障碍与异常的肌张力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肌张力异常会对患儿关节活动度发生影响:当肌张力增高时,对关节活动产生较大的抵抗感。肢体摆动幅度小,关节伸屈受限;反之当肌张力降低时,活动关节无抵抗等,肢体摆动幅度大,关节屈伸过度。

人体肌肉和肌群一直存在着持续的肌张力活动。正常情况下,肌张力的变化是有限度的,否则人体就会丧失运动能力。而患者的机制受到损伤,由于反应过激或过迟而表现出肌张力过高或过低的状态。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多存在运动障碍,这可以与正常小儿发育中得出明显差异:

正常儿2-3个月时卧位能抬头;4-5个月能主动伸手触物两手各握一玩具;6-7个月能单手或两手支撑坐起;8-10个月能爬;1岁能独自站立;1岁-1岁半能独走;2岁会跑;3岁会骑三轮车;4岁能爬梯子;而小儿脑瘫患儿者在以上各年龄阶段,一般都达不到上述阶段应出现的表现或是主动活动减少。

临床上发病率术高的痉挛型脑瘫,其肌张力都是很高的,还伴随一些特殊的姿势,如尖足,剪刀步,四肢的内收内旋等。这种高张力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活动,因此,我们经常是首选降低张力。

所以,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来说,在治疗中除了必要的康复训练之外,还必须加入降底过高的肌张力这一环节,目前临床上多用FSPR术(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跟部分离断术)来通过对脊髓神经后跟的处理,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

我们知道,肌张力过高导致的痉挛是严重影响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患儿会出现下肢大内收肌张力增高髋关节内旋,大腿外展困难,踝关节跖屈,从而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因此,在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术后康复中,一定要重视运动训练,重点强调对患儿爬行、站立、下蹲及行走功能的重新建立。

这种训练又可以分为被动运动及主动运动两方面:前者是由治疗师担任训练主体,行髋、膝和踝关节于功能位,防止延长肌腱的撕脱,帮助患儿伤口进一步愈合,从而拥有各项运动的能力;而后者则由患儿担任训练主体,在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包括主动抬腿 运动、爬行训练、站立运动等。

这些特定任务的反复训练是提高患儿运动功能的有效方法,为了建立患儿的行走能力,我们要反复训练患儿的爬行训练、下蹲训练及行走训练。另外,还要对患儿进行各类器械训练,包括踩自行车训练及爬高训练,每日进行2次即可。

本文是常崇旺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