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智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早期识别筛查和早期干预专家共识(一)

发表者:吕智海 人已读

第一部分ASD的早期筛查与早期识别

一、应掌握ASD交流缺陷的早期行为标志,对父母做好科普宣传

(一)ASD早期行为标志

ASD社交不足行为和部分刻板行为在早期即可出现,早期筛查可以发现这些异常,2岁或2岁前早期诊断可靠。具有强有力的证据可作为ASD早期识别的5种行为标记,简称"五不"行为[13]

1. 不(少)看:

指目光接触异常,ASD患儿早期即开始表现出对有意义的社交刺激的视觉注视缺乏或减少,对人尤其是人眼部的注视减少,有研究表明最终诊断为ASD的患儿在24月龄时对于人眼部的注视时间仅为正常儿童的1/2[14]。有些ASD患儿即使可以对话,但是面对面注视仍然不正常。

2. 不(少)应:

包括叫名反应和共同注意(JA)。幼儿对父母的呼唤声充耳不闻,叫名反应不敏感通常是家长较早发现的ASD表现之一,也有证据表明叫名反应不敏感不仅可以从正常儿童中识别出ASD,也可较好地分辨ASD与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15]JA是幼儿早期社会认知发展中的一种协调性注意能力,是指个体借助手指指向、眼神等与他人共同关注二者之外的某一物体或者事件。在对ASD患儿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在14~15月龄即表现出较低与JA相关的沟通水平下降[16,17],因此JA缺陷也是"不应"的表现,

3. 不(少)指:

即缺乏恰当的肢体动作,无法对感兴趣的东西提出请求。ASD患儿可能早在12月龄时就表现出肢体动作的使用频率下降,如不会点头表示需要、摇头表示不要、有目的的指向、手势比划等[18]

4. 不(少)语:

多数ASD患儿存在语言出现延迟,家长最多关注的也往往是儿童语言问题,尽管语言发育延迟并非ASD诊断的必要条件,其他发育行为障碍也多表现有语言发育延迟,但对于语言发育延迟儿童务必考虑ASD可能。

5. 不当:

指不恰当的物品使用及相关的感知觉异常:ASD患儿从12月龄起可能会出现对于物品的不恰当使用,包括旋转、排列以及对物品的持续视觉探索。比如将小汽车排成一排,旋转物品并持续注视等[13]。言语的不当也应该注意,表现为正常语言出现后言语的倒退,难以听懂、重复、无意义的语言。

(二)ASD患儿社交和沟通行为发育轨迹的异常

行为发育轨迹是指儿童行为发育的水平、速度以及方向。除了关注儿童早期某单一时点的发育情况外,还应关注其整个发育过程的轨迹。早期发育轨迹的异常可能是ASD的危险指标。有研究表明,部分ASD患儿在12月龄前语言及非语言发育技能正常,但此后发育轨迹出现异常,学习新技能能力下降。也有报道在6月龄前,ASD儿童与正常儿童发育轨迹基本一致,但此后发现其社交技能发育的轨迹出现下降趋势,包括目光注视、社交反应性微笑、发声频率等[19,20]。此外,发育倒退的现象也需引起重视。部分ASD患儿在生后1~2年发育轨迹正常,但随后出现已获得技能的丧失,可涉及语言、社交手势、运动等多个领域,发育倒退可能是忽然出现的,也可能是逐渐发生的。在ASD患儿中发育倒退整体的发生率约为30%,发生的平均年龄为19~21月龄[21]

(三)ASD发生的高危因素

ASD病因不明,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是基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被纳入研究的环境因素众多,但多数没有定论,但有2条是已被明确的ASD高危因素:(1)有患ASD的兄弟姐妹;(2)有精神分裂、情绪障碍或其他精神及行为问题家族史者。儿科医师应对有这2条高危因素的儿童给予特别重视,建立档案,追踪随访[22]

上述明确的ASD早期行为识别标志尚不能构成ASD诊断,无论家长还是儿科医师根据以上所列早期标志疑诊ASD,务必在给予初步干预指导的同时,进行全面的观察和评估或转诊有条件医院进行进一步的ASD诊断、评估。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