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传亮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前须知

慢性扁桃体炎健康宣教

发表者:贾传亮 人已读

慢性扁桃体炎(chronic tonsillitis)是由 于 细 菌 及 分 泌 物 积 存 于 扁 桃 体 窝导 致 的。而这些积存的细菌不断分泌毒素,并经过腺窝周围的血管网传播到全身。因而扁桃体成为不少全身性疾病如风湿热、肾炎等的病灶,这也正是其危害所在。慢性扁桃体

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转为慢性。患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流感、白喉

等)后,可引起慢性扁桃体炎,鼻腔有鼻窦感染也可伴发本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咽痛,口臭,经常咽部不适,异物感,发干、痒,刺激性咳嗽等症状,还可有消化不良、头痛、四肢乏力、容易疲劳或低热等全身表现。

以下症状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1.扁桃体本身的疾患 如屡发的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由于幼儿的扁桃体增生与肥大造成上呼吸道的不通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和吞咽不便,可行扁桃体摘除术。其他如扁桃体角化症和扁桃体肿瘤等,亦可用此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慢性咽炎的患者,扁桃体摘除并不能改善其症状。

2.因慢性扁桃体炎而引起邻近器官的疾患,如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炎、咽喉炎、中耳炎、颈淋巴结炎等与扁桃体有关者,可施行扁桃体摘除术。

3.慢性扁桃体炎作为病灶而引起体内其他器官疾患者,如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和肾炎等,均可考虑施行扁桃体摘除术。

目前,扁桃体切除术对于本病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呢?

1、心理准备:大家知道扁桃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所以很多患者担心手术切除后会影响免疫功能,尤其是儿童。对此,就最新研究结果来看,切除扁桃体对人体免疫功能不会产生影响。因此希望患者可以消除恐惧心理,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2、身体状态准备:以下患者状态行手术治疗应慎重考虑或推迟进行:(1)全身性疾病的活动期,如结核病、糖尿病、血液病、精神病以及急性传染病流行时期;(2)急性扁桃体炎发作时期不宜手术,一般在发作以后3~4周方可施行手术;(3)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症患者,收缩压如超过20~21.3kPa不宜手术,以免出血;(4)身体软弱消瘦、年老或患有严重疾病者;年龄不到4岁的小儿多不主张手术;(5)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关节炎及肾炎等病情尚未稳定者,不宜施行手术;(6)妇女在月经期暂缓手术,因手术出血机会较多。

3、术前准备:详细讲述病史,配合体格检查,特别注意有关出血病史及食物药物过敏史交代,完善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检查,胸透、心电图检查。全麻者术前6小时禁饮食,采用局麻者,术前酌情进少量饮食或禁食。术前可根据检查结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4、术后注意事项

4.1局部麻醉术后可取侧卧或半卧位休息,勿用力说话和咳嗽,可将口内分泌物顺口角流出,不要咽下,以免刺激胃部引起恶心、呕吐。全麻术后病人取侧俯卧位。若患者出现口吐鲜血或入睡后有频繁的吞咽动作,应高度怀疑伤口有活动性出血,需及时通知医师。

4.2术后4-6h进冷流食如冰牛奶、凉豆浆、冰棍等,可有效防止伤口出血。术后前3天可用常温流质饮食,如米油、鸽子汤等。以后可酌情用半流质饮食或遵医嘱,避免进较硬或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严禁烟酒刺激。

4.3术后卧床休息1-2天后,即可自由活动。但术后10天内,不可做费力或剧烈的活动,避免出血。

4.4术后当天不刷牙,不漱口,避免漱口鼓腮时牵拉伤口引起出血。术后第1天开始用温盐水或漱口液在饭前饭后含漱,以保持口腔清洁,预防伤口感染。

4.5正常伤口在术后第1可见有像白纸一样的膜附着,对创面有保护作用,7-10天脱落。白膜脱落前避免大叫、大笑、咳嗽和吃过硬、油炸、干果类的食物,以免刺伤白膜引起出血。此期间注意定期复查。

4.6术后3天内可有发热,体温腋下温度一般不超过38℃,不需特殊处理。术后第3天开始发烧,常表明有并发症出现,要加强观察。

4.7术后2周内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5、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处理

5.1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唾液中带血丝为正常现象,注意观察,避免咽部剧烈活动。手术后24小时内出血常为原发性出血,尽量不要将血咽下,否则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部不适症状,呕吐物常为咖啡渣样物。有时病人将血咽下,未被察觉,此时病人可有不断的吞咽动作,严重时出现脉搏加快、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现象,需及时通知医生,采取保暖、补液、输血及止血等措施。继发性出血常发生于术后1周,主要是白膜开始脱落时,因吞咽硬食擦伤引起出血,注意饮食可有效预防。少量出血可以冰袋冷敷颈部,出血较多需立即就医。

5.2感染,可表现为创面愈合差,咽部充血、肿胀、咽痛较重,发热,应及时告知医生,明确病情,并对症处理。

扁桃体切除术是慢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技术较为成熟。所以需要治疗的患者请放松心态,积极配合医生,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是贾传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