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欣荣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学术前沿

二甲双胍: 10 大热点新发现

发表者:姜欣荣 人已读

二甲双胍: 10 大热点新发现

自 1957 年由法国 Jean Sterne 教授首次临床应用至今,二甲双胍走过了整整 60 年。 时至今日,对于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在进行,其应用价值不断被发掘。一起来看看刚刚过去的 2017 年二甲双胍都有哪些新的研究热点与发现

一、调节肠道菌群 研究发现,对于初始治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 4 个月可以对肠道菌群的组成类别产生重要影响,明确了二甲双胍可以通过调控肠道菌群达到降糖的效果。与二甲双胍的降糖及抗炎机制密切相关。

二、心血管保护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在糖尿病前期/早期糖尿病人群中可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心血管疾病是 1 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即使血糖控制再好,相对于正常人依然有 3 倍心血管疾病引发死亡的风险。 二甲双胍除了可以显著降低 1 型糖尿病儿童患者的 HbA1c 水平并减少胰岛素的用量外,还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平滑肌功能。 因此,鉴于其良好的安全性和心血管获益,二甲双胍在 1 型糖尿病患者中或可有更大的应用前景。

三、治疗脆性 X 综合征 脆性 X 综合征 (FXS) 是自闭症谱系障碍的主要病因,研究者在 7 名 FXS 患者中使用了二甲双胍治疗,结果发现患者在易怒性、社会反应性、好动性、社交回避、语言及对话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改善。 但该研究的证据等级太低,仍需要进行更多、更大型而严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确认二甲双胍在 FXS 的治疗价值。

四、儿童肥胖结果显示,二甲双胍可以显著降低青春期前肥胖儿童的 BMI,改善炎症状态及肥胖相关的心血管功能指标,但在青春期儿童中则未观测到显著益处。

五、抗肿瘤 二甲双胍抗肿瘤方面的证据越来越多。研究结果明确了二甲双胍在乳腺癌方面的治疗价值;在诊断肺癌前及诊断早期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其死亡率显著降低,并且二甲双胍的使用期限长短与患者生存率呈正相关;二甲双胍的辅助治疗有助于不典型子宫内膜增生的组织转向正常化,降低与肿瘤进展相关的细胞增殖生物标志物水平,并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整体生存率;二甲双胍可以降低女性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

六、 延长寿命 结果显示,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显著低于非糖尿病患者,也低于使用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此外,使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具有更低的肿瘤发病风险,;比使用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具有更低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这些分析结果支持二甲双胍在延长健康寿命、降低重大疾病风险方面的重要保护作用。

七、抗感染作用 3 项回顾性研究)发现,二甲双胍的使用可使得肺结核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改善。体外细胞实验研究的一些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以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乙型肝炎病毒、旋毛形线虫等的活性。 而且,越来越多的文献已经报道了二甲双胍在脓毒血症方面的特殊价值。研究者认为,二甲双胍在将来有望成为多种感染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新策略。

八、腹主动脉瘤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意外发现,二甲双胍可以防止腹主动脉瘤的进展、减缓瘤体扩张速度,甚至可预防破裂。观察性研究发现二甲双胍的使用与腹主动脉瘤的生长和破裂有密切关系,机制可能与二甲双胍抗炎、降脂的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相关,但目前缺乏足够证据等级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来明确二甲双胍的这一独特医学价值。

九、胆结石 对比未使用二甲双胍者,在使用人群中随着二甲双胍剂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胆结石的发病率会逐渐降低,研究结果提示,长期使用二甲双胍与更低的胆结石发病率相关,相关的机制需要更多分子学基础研究来明确。

十、抗炎 越来越多的动物及人体临床试验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 其机制主要是通过在免疫细胞中激活 AMPK 通路并抑制下游 mTORC1 及降低线粒体氧化应激 ROS 产生等方式,最终可抑制多种免疫细胞的活性,如阻止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并限制活化了的巨噬细胞的促炎能力,促进 T 细胞向调节/记忆 T 细胞转换,降低中性粒细胞的迁移等等。揭示了二甲双胍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