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黄坚成 人已读
小丁是刚上一年级,聪明机灵,活泼可爱,平时身体也很健康,很少生病。一天他在家尿尿后,母亲偶然发现尿中有很多泡沫,开始她没太在意,但后来连续几天都是如此,她就问其他孩子的家长有没有这种情况,但别人都没有。这一下母亲开始有点着急了,赶紧带孩子到医院看医生,经检查发现孩子尿中的蛋白(+),医生说这是“肾小球肾炎”,可是小丁全身一点都不肿,没有任何不舒服,就是尿中的泡沫多一点,怎么就会是肾炎呢?
近几年每年进行常规体检的人越来越多,不少人平时自我感觉良好,但验尿时却发现尿中有蛋白。在得知自己有蛋白尿后,有些人毫不在意,有些人又过度紧张,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缺乏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下面将会为你做出解答。
1. 什么是蛋白尿?
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健康人尿中蛋白质(多指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的含量很少(每日排出量<150mg),蛋白质定性检查时呈阴性反应。当尿蛋白定性检查呈阳性反应,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称之为蛋白尿。持续出现的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尤其是肾小球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因此对尿中蛋白定性、定量及其成分的分析和评价常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2. 蛋白尿一定是肾脏病吗?
蛋白尿并非都是病态,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
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漏网”,一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于0.5g,在诱因解除后蛋白尿会自行消失。
另外,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关。
我们还要注意由于血液、脓液、黏液或生殖系统排泌物,如白带、月经血、精液、前列腺液等混入了尿液,导致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的蛋白尿,又称假性蛋白尿。
3. 蛋白尿有什么危害?
蛋白尿对人体有很多危害。蛋白尿的发生不仅仅是营养蛋白的大量流失,并且蛋白尿对肾小球、肾小管等都会造成损害,从而造成肾脏纤维化。研究已经证实,蛋白尿的发生是造成尿毒症的第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1)引起肾脏系膜细胞损伤、增生,最后导致肾小球硬化。
(2)对近曲小管细胞的毒性作用: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的蛋白量增加时,溶酶体活性增加,可引起细胞损伤,刺激炎症和瘢痕形成。
(3)引起肾小管细胞生物学变化:蛋白质可直接影响肾小管细胞功能,诱导肾脏纤维化。
(4)引起肾小管间质缺氧加重:重吸收大量蛋白质需额外能量,可造成肾小管细胞缺氧,以致引起肾小管细胞损伤。
本文是黄坚成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