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中风康复患者的尴尬现状
中国业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自改革开放以来,国人只用了短短三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生活和饮食方式的剧变:饮食结构到热卡摄入总量都“西方化”了,以前悠慢的生活节奏陡然加速了,生存压力抵消了物质丰足所带来的幸福感。。。。。,上述变化对中国的中风形势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我们的寿命的确是在不断延长,但带病生存现象相当普遍,许多三十年前发病率很低的慢性病成为了现代的流行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等等等。更加恶劣的是,许多原本不该“谈论死亡”的中青年人也处于带病生存状态,感受到死亡的恐惧!
哈哈哈,感觉有点扯远了,但为我下面的介绍做了很好的铺垫。
回到主题,现今国内中风住院患者的现状存在以下几个显著的变化:
1、患者越来越多了,而且许多患者是“屡教不改”地反复中风!
2、患者年龄分布带较前明显增宽。虽然仍集中在65岁左右的年轻老人,但三四十岁的中年人和八九十岁的高龄老人也多了起来!
3、死亡率下降了,但肢体、智力、语言、吞咽能力的残疾率大幅增加了!
4、并发症增多了,尤其是高龄中风患者。许多此类患者的最终死亡并非直接死于中风,而是死于诸如肺炎、消化道出血、褥疮感染、肺栓塞、误吸等并发症。
5、不合理、不科学的医疗保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各自为政的医院运行管理模式导致中风患者被迫在各家医院进行所谓的“分级康复”。这种“分级康复”的最大特点是人为因素过大,而不是按照疾病的真实需要。患者在各种“人为因素”的左右下,进行违背疾病自然规律的、不连续的(有时甚至是断崖式的)、片段式的康复!(见下图)
6、患者能够医保报销的康复治疗项目远远滞后于康复设备的更新,不仅导致许多医疗收费乱象,增加了医患矛盾,同时也限制了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
本文是徐武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