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类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手段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肿瘤,可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又分为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乳头状癌和滤泡癌来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而髓样癌来源于滤泡旁细胞。由于组织起源不同,导致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在治疗方式、术后用药和随访等方面存在差异。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甲状腺癌,约占85%,大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缓慢,预后较好,但也有一小部分甲状腺乳头状癌会较快进展。甲状腺乳头状癌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是中央区淋巴结,其次为侧颈部淋巴结。对于瘤体直径较大的甲状腺癌,有可能局部侵犯,累及喉返神经、气管、食管、颈前肌等,从而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如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部分晚期的甲状腺癌还会出现肺转移(最常见)、骨转移、或脑转移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核素(碘131)治疗等。手术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首选,根据病变情况,分为单侧腺叶+峡部切除,或者甲状腺全切,同时行淋巴结清扫。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是通过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达到控制肿瘤复发或延缓肿瘤生长目的。根据病人的复发风险(高危、中危、低危),将促甲状腺激素控制在不同水平。核素治疗是通过口服放射性碘131来达到清甲、清灶目的。核素治疗前,需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以避免或减少正常甲状腺组织对碘131的摄取。核素治疗主要用于远处转移、或原发灶局部外侵明显的患者,对于淋巴结转移广泛的患者,也可以考虑核素治疗。另外,对于部分特别晚期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如手术无法彻底切除,有明显肿瘤残存),放射治疗也是可以考虑的。
甲状腺滤泡癌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一种,发生率2~5%。滤泡癌淋巴结转移相对少见,但容易侵犯血管,导致血行转移至肺、骨、或脑等。对滤泡癌的治疗手段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类似,包括手术治疗、术后内分泌抑制治疗、和核素治疗。
甲状腺髓样癌是来源于滤泡旁细胞的甲状腺癌,相对少见,约3-5%。其中约75%的髓样癌为散发性,但有25%为家族性,表现为家族中多人发病。甲状腺髓样癌的预后相对较差,且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所以对髓样癌的处理相对比较激进。治疗手段主要依靠手术,需将甲状腺全切,同时行广泛的淋巴结清扫。由于行甲状腺全切,术后需要口服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但无需将促甲状腺激素抑制过低,维持在正常水平即可。髓样癌患者也无需核素治疗。对于部分晚期、无法手术彻底切除的髓样癌患者,也可以考虑放射治疗。另外,髓样癌还可以出现肺转移、肝转移等,目前无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这部分患者可以考虑靶向药物治疗。
未分化癌是预后最差的甲状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半年。未分化癌表现为肿瘤的快速生长、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由于恶性程度高,患者较早表现为声嘶、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等症状。对未分化癌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疗等。如果有手术机会,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但一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很快复发。放射治疗和化疗也是治疗未分化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治疗效果也比较有限。目前尚无有效的靶向药物用于未分化癌。
本文是黑虎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