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培超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2

如何诊治小儿面瘫(面神经麻痹)

发表者:田培超 人已读

面瘫的定义

由于面神经感染或面神经炎、头颅外伤、头颈部肿瘤等引起面神经损伤,从而导致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根据损伤部位不同,可分为两类,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导致的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病变在一侧中央前回下部或皮质延髓束

临床仅表现为病灶对侧下面部表情肌瘫痪,即鼻唇沟变浅、口角轻度下垂,而上部面肌(额肌和眼轮匝肌)不受累,皱眉、皱额和闭眼动作均无障碍。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时导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病变在面神经核或核以下周围神经,可分为三段:

1.面神经管前损害(1)面神经核损害(2)膝状神经节损害

2.面神经管内损害

3.茎乳孔以外病变

临床表现为同侧面肌瘫痪,即患侧额纹消失或变浅,不能皱眉,眼裂变大、眼睑闭合无力,用力闭眼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为(Be征)患儿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歪向健侧,食物易残存于颊部与齿龈之间。

面神经核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变在脑桥。

常见于脑干肿瘤及血管病

膝状神经节损害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鼓索受累),可伴有听觉过敏(镫骨肌支受累);亨特(Hunt)综合征,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伴有舌前2/3味觉

障碍及唾液腺分泌障碍,为鼓索神经受累;

伴有听觉过敏,病变多在镫骨神经以上

只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facia nerve paraysis,FNP)是指急性起病,非对称性面神经受累导致病变侧面肌完全或不完全麻痹和闭目不严。1821年本病首先由Be描述,称Be麻痹,是常见的脑神经单神经病变,为面瘫最常见的原因。

病因与病理

病因不明,过去认为本病前驱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受凉风吹袭史,近年认为本病与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腮腺炎、麻疹、流行性感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病毒。

由于可有前驱感染史,有复发倾向,用泼尼松治疗有效,支持本病是病毒感染后免疫变态反应所致。

临床特点

1.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

2.急性起病,病情多在3d左右达到高峰。

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同侧耳后疼痛或乳突压痛。根据面神经受累部位的不同,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泪液和唾液分泌障碍。个别患者可出现口唇和颊部的不适感。当出现瞬目减少、迟缓、闭目不拢时,可继发同侧角膜或结膜损伤。

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

诊断注意事项

1.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2.检查时应要特别注意确认临床症状出现的急缓。

3.注意寻找是否存在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病变表现(特别是脑桥小脑角区和脑干),如眩晕、复视、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听力下降、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是否存在耳科疾病的表现,如外耳道、腮腺、头面部、颊部皮肤有无疱疹、感染、外伤、溃疡、占位性病变等;注意有无头痛、发热、呕吐。

4.注意询问既往史,如外伤、结缔组织病、面部或颅底肿瘤以及有无特殊感染病史或接触史。

诊断标准

单侧周围性面瘫,伴或不伴耳后疼痛、舌前味觉减退、听觉过敏、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

急性起病,通常3d左右达到高峰.

排除继发原因

面神经麻痹的治疗

治疗原则: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急性期可用泼尼松治疗,开始2mg/kg,3天后剂量减半,再用药7天,减药至停,总疗程2周。(参考左启华主编《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第2版》)

儿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通常较好,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能够获益尚不明确,对于面肌瘫痪严重者,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参考中华医学分会2016版《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期的患者,可以根据情况尽早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可能会有获益,特别是对于面肌无力严重或完全瘫痪者;但不建议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参考中华医学分会2016版《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神经营养剂:临床上通常给予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和维生素B1等。

针灸康复治疗

可以尽早开展面部肌肉康复治疗,急性期可接受针灸治疗,疗程一般4-6周,治疗效果与病程关系密切,治疗越早越好。

外科手术减压

关于外科手术行面神经减压的效果,目前研究尚无充分的证据支持有效,并且手术减压有引起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手术减压的时机、适应证、风险和获益仍不明确

面神经麻痹的预后

大多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预后良好。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2-4周开始恢复,3-4个月后完全恢复。在面肌完全麻痹的患者,即使未接受任何治疗,仍有70%在发病6个月后也可以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遗留面肌无力、面肌联带运动、面肌痉挛或鳄鱼泪现象.

本文是田培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