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已病”的繁荣,是“治未病”的隐忧——从“整体观念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习惯的改变,肿瘤也在悄悄的跟上了脚步。大家都在忙于治疗的肿瘤的同时,却忘记了预防肿瘤才是治疗的真正重点。下面从治未病的角度谈谈肿瘤的防治。包括防癌和防复发。
中医整体观念深入人心,包括人自身的统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治未病也要从整体观念出发。
1.“恬淡虚无”可能远离癌症——重点在淡
七情即其中情绪的变化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情。《素问·举痛论》说:“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这就是情志致病。由于忧思、郁怒、悲伤太过,气机不得疏泄,湿浊凝滞为痰,血液运行不畅为瘀血,终至气滞、痰凝、毒瘀互结久或者急而形成癌症。因此,七情内伤是肿瘤致病的内因之一。《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内养精神真气,保持心安神守、知足常乐、淡泊名利、清静无为,不要患得患失、胡思乱想,可以调摄精神、通畅真气、协调脏腑、强健机体,才能远离癌症。
2、“形劳而不倦”与防癌——锻炼重在适度
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肌肉,四肢活动能加快脾的运化,使水谷精微得以很好地吸收,进而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脾的运化功能强健是防癌的另一内因,《内经》中“形劳而不倦”是又一养生法度。“不妄作劳”,即劳逸结合、保全元气。其重点在于适度,而不是盲目的高强度的锻炼。《素问·宣明五气篇》所云:“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之五劳之伤。”这里,除久行是超过了适度运动的度以外,其他的是不良的嗜好。如久卧、久坐是安逸过度,长期地注视电视、电脑、智能手机除了伤害眼睛以外,与脑瘤的发病与否相关。应该劳逸结合,掌握好度。如超重是肠癌、胰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易患因素之一,每天应进行30分钟左右持续的行走,或类似的运动如打太极拳等,对强身健体有极大好处。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可以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
3、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可能远离癌症——和谐是阴阳平和
人的生长发育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其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1)“起居有常”:《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规律作息,可达到怡养神气的目的。受日照的影响,世间的生物大致保持24小时周期节律。严重破坏人的生物节律的后果之一,就是肿瘤的发生。良好的睡眠对自身的调节很重要,是防癌的基础之一。。
(2)“食饮有节”:饮食“不节”及“不洁”均可致癌,合理、平衡饮食是防癌的关键
《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膏梁之变,足生大疔”。饮食过量,能损伤消化系统,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容易生长疔疮,也容易生长肿瘤,如可能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结肠癌、胰腺癌和胆囊癌的发病率。 而《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五谷用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五畜用以补益五脏,五菜用以充养脏腑,气味和合而服食,可以补益精气。
因此,要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讲究卫生,吃饭不宜过饱,适当摄入肉类,蔬菜及水果在饮食中所占的比例要大,选择要多样,饮食也要阴阳平衡不能偏嗜。平衡饮食的要点是:营养不过量、有害物质不蓄积、微量元素不缺乏。
(3)“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是防癌的关键点。——避邪和驱邪是要点
一些致癌物质可以归入虚邪贼风范畴,如农药污染的蔬果和其他食物、吸烟、大气污染、接触有害物质,吃过热、过硬、过焦、过咸、高温油炸、烟熏烧烤、辛辣刺激、油腻生硬的食物;喝过烫的水等。吸烟是肺癌、口腔癌、咽喉癌、食管癌和肾盂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胰腺癌、膀胱癌、肾癌以及胃和子宫颈癌也相关。人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EB病毒与鼻咽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与肝癌,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相关淋巴瘤和胃癌的发生有关,这些致病因素都应及时回避。
此处强调两个方面,第一避免邪气进入机体,管好嘴;第二注意防治慢性疾病和癌前病变是及早驱邪外出。
4、人与社会的统一关系
《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 …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任其服”的服,是指古代不同工作、不同官职的服装,“任其服”就是要对自己的工作及所处的地位满足;“高下不相慕”是说对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羡慕,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不鄙视。
因此,要淡薄名利,知足常乐,建立正确的荣辱观、进退观;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不良情绪有宣泄渠道和倾诉机会。
总之,修养身心,注意劳逸结合,治疗慢性病,合理饮食才能预防肿瘤。
本文是马继恒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