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靓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诊后必读

甲状腺术后放射性131碘治疗

发表者:胡靓 人已读

放射性 131 I 治疗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 的重要手段,在降低患者复发率、改善生存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随着 DTC 发病率的逐渐增高,近年来对 131 I 治疗该疾病的理念不 断更新,而国内各地开展此项工作的规模和水平却参差不齐。同时,一部分 DTC 患者可在自然状态下或治疗过程中失分化而发展为碘难治性 DTC(RAIR-DTC),目前治疗效果欠佳,一直是甲状腺的治疗难点。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颈部恶性肿瘤,主要起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癌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鳞癌、未分化癌、髓样癌等,其中 DTC 发生率占甲状腺癌 90% 以上。DTC 常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性碘消融(131I)治疗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治疗 。由于 131I 能够被甲状腺癌组织高度特异性地吸收,因此临床上经常利用 131I 发射的高能β射线来破坏甲状腺癌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

>>>>

131I 治疗 DTC 策略

131I 治疗决策的制定主要基于 TNM 分期及术后复发风险分层 。131I 治疗 DTC 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采用 131I 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二是采用 131I 清除手术后不能切除的 DTC 转移灶,简称清灶。清甲治疗前需要进行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指标的评估。

131I 治疗后不良反应

虽然 131I 疗法让 DTC 患者受益颇多,但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仍不可忽视。脊髓抑制是 131I 治疗后一个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严重时甚至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为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损伤,2015 版美国 ATA 指南推荐采用 30mCi 进行中、低危患者的清甲治疗。有研究报道接受放射性碘疗法的人群中约 30% 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不适,在给予药物干预后可明显减轻患者不适 。

131I 治疗中期不良反应主要为唾液腺和泪腺功能障碍,引起唾液腺疼痛和肿胀、吞咽疼痛困难、味觉改变或龋齿等症状,这些症状大多可自行好转,极少会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131I 进入人体后经甲状腺组织时大部分会特异浓聚,最后合成甲状腺激素,小部分甲状腺激素会进入肝脏代谢灭活,因而部分 DTC 患者治疗剂量的 131I 全身显像可见肝脏弥漫性摄取。高剂量 131I 治疗后患者肾图检测显示肾半排时间显著延长,肾脏指数显著降低,其可能受放射性损伤和甲减双重因素的影响。

131I 治疗长期不良反应主要是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SPM)引起性功能异常和影响女性生殖,131I 剂量大于 1000mCi/37 GBq 治疗的患者术后 SPM 概率显著增加,乳腺癌和消化道癌是最常见的 SPM;对于经期女性 DTC 患者而言,131I 治疗后可导致 20-27% 女性暂时性闭经或月经过少;男性 DTC 患者经 131I 治疗后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睾丸损伤,主要表现为一过性精子数目与活性降低 。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