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德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专家解析】正确认识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最佳效果”

发表者:王茂德 人已读

帕金森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几乎伴随疾病治疗的整个过程,药物犹如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患者治疗疾病,又会带来副作用。因此,如何恰倒好处地巧妙用药很关键。交大一附院王茂德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治疗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快速优化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方案。

大部分帕金森病患者都有这样的体验:

“患病多年,肢体僵直一直服用药物,可是没有选择: 不吃药就不能动弹;但吃药就会不受自己的控制,像个提线木偶般乱动。所以大家都情愿选择后者,至少可以动,最终导致过于依赖药物。”

无可选择的选择,这是大部分晚期帕金森病人出现异动症的无奈之举,也是很多帕友确诊帕金森病后畏惧服药的原因之一。同时有很多帕金森病患者为了能够达到最佳状态,自行加大服用剂量,导致异动症等并发症过早出现,这令帕友们很无奈的异动现象如何预防?

给药物治疗效果越来越差的帕金森病患者几点建议

药物出现“剂末现象”,发生在两次服药之间(多在前一次服药后3.5小时),其特点是剂末恶化与帕金森病症状的再度出现,许多患者还会出现关期异动症,如痛性足痉挛等。症状波动常见于左旋多巴治疗有效的患者,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剂末现象”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

这种情况应该增加药量或者用药次数吗?

这种现象往往与左旋多巴剂量不足有关,是可以预知的,采用低蛋白饮食以及增加左旋多巴的用量,并分成多次小剂量应用,大多数病人可以避免。如果原来服用的药物剂量不多,如美多巴在4粒以内,每次服用的药物在一粒以内,可以先增加药物剂量如半粒,可以改为四分之三;四分之三可以改为一粒。如果 已经服用一粒,或者加药后出现异动症,可以改为增加给药次数,剂量与原来相同。加用长半衰期的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COMT抑制剂,或加用 MAO-B(咪多吡) 可改善症状,但是需要提醒的是,药物的调整需要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自己擅自增加药量会有不良后果吗?

自己擅自增加药量,如美多巴药物可能会出现异动症,或者恶心呕吐、便秘等胃肠道,或者兴奋,夜间幻觉等精神系统的副作用。如金刚烷胺,可能会出现幻觉,肢体的网状青斑等,如安坦,可能会加重便秘。所以最好在帕金森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吗?能起到什么作用?要长期联合使用吗?

出现剂末现象或者症状加重,可以联合用药。联合用药通常可以延长开期的时间,减少异动症的副作用。

通常帕金森病患者如果已经应用3种或者以上的抗帕金森病药物,仍然有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等药物并发症,患病五年以上,建议评估手术治疗,也就是脑深部电刺激手术。

正确认识药物治疗疗效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变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虽然有日新月异的研究和发现,但医学家仍然没有办法帮助帕金森病人完全摆脱痛苦,药物治疗只能改善和控制症状,达不到完全治愈的目的。

药物起效的快慢是有个体差异的,但还是循序渐进,缓慢起效比较好,起效过快说明药量过了。而帕金森病的治疗目标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患者对治疗效果要求高,要求症状得到明显控制,完全让别人看不出来;有些人就觉得能控制症状,正常生活就好。所以我们说,治疗的目标跟年龄很有关系,要上班的人要求效果更高一些,而退休的老年人要求就会低一些。

很多的慢性病长期吃药都有耐受性的问题,但效果下降,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疾病不断进展恶化造成药物效果下降。所以说剂量越吃越大,药物本身的成分耐受是一个次要原因,不是根本的因素。

如果通过药物规范治疗,效果越来越差,且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都可以作为“脑起搏器”治疗的适合人群,尤其是那些药物(美多巴或息宁)治疗有效或以前有效但长期服用以后疗效减退,出现了“开、关”波动现象(当药物开始起作用时,病人活动自如,处于“开”状态;当药物失去作用时,病人的活动变得困难起来,称为“关”状态)。这种开关波动在多年服用美多巴或息宁的病人中普遍存在,多数在开始服药3~5年以后出现。

对服用左旋多巴有良好反应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抗帕金森病药物疗效已逐渐降低或出现副作用,患者的运动症状导致了显著的功能障碍,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适合手术治疗,都可以接受脑刺激器治疗。具体到每个患者能否适合手术还要进行专业评估。


本文是王茂德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