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病人得了流感怎么办?
最近,全国各地寒流来袭,气温下降明显,且早晚温差加大,导致各地流感频发,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心血管病人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根据权威医学杂志文献指出,冬天每降摄氏1度,未来1个月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机率会增加20%,而且在前2周的危险性最高,且超过一半的流感意外死亡病例都是由心脏病发作引起的。
心血管病人得了流感以后
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呢?
❥第一、流感可以直接侵害心脏,引起病毒性的心肌炎。流感会对身体造成压力,因为心跳变快,增加心肺功能负担,容易引起心肺衰竭。
❥第二、低温时,血管收缩,加上感冒发烧、脱水,血液变的浓稠、循环变差,也可能造成动脉硬化斑块剥落、阻塞,导致心肌梗塞,增加中风或心血管疾病风险病毒感染可以促进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
❥第三、流感对于那些已经有心脏病的病人是非常危险的,会导致心脏病的恶化。假设是潜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感染流感可能使症状加剧,例如心绞痛变得更严重、慢性支气管炎或气喘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等。
专家温馨提示
以下冬天保护心脏的注意事项:
1、早上:
最好等到太阳出来,气温回升再起床。先在床上做点暖身运动,活络筋骨、气血,避免冷对身体造成太大冲击。早晨睡醒时,身体分泌肾上腺素与压力荷尔蒙,推升血压,并且晚上睡觉没喝水,血液较浓稠,都不利心血管运作。把清晨运动的时间稍往后挪,或改成室内运动:如此一来,有助减少温差过大造成血管急速收缩,引发中风、心肌梗塞危险。
2、注意保暖:
寒冷刺激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注意保暖、按时服药、加强检查、注意饮食、加强锻炼、保持乐观情绪等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也很重要。小心发作时机:天冷、紧张、运动、吃完大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大量下肚,直接收缩血管,血压上升,是脑血管病容易发作时机。外出要注意保暖。在家若觉得冷,可用电暖气增温,尤其清晨、半夜如厕要披上外套保温。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避免突然用力的工作如搬重物等:走在冷空气中尤其费力,要边休息边慢慢走。洗澡注意保暖:日常生活温差最大的是洗澡。一般国外会在浴室加装暖炉设备,台湾较少见。最简单的方法是转开热水,用莲蓬头冲浴室提高温度,再脱衣服洗澡。
3、感冒后的康复:
感冒后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多进食高营养食物,多喝水。最后,可以尝试清热解毒以及抗病毒的中成药,效果较好。出现胸闷、气促等心脏不适症状,或者感冒症状较重时,要到医院就诊,请医生排查原因。胸闷不适快就医:如果感觉胸闷超过15分钟,脖子僵硬、头晕脑胀、单侧手麻、吞咽困难,赶紧就医。随身携带救命药:如果有心绞痛病史,医师开了硝化甘油,要随时带在身上。
4、高血压患者尤其需要特备当心
高血压是寒天心肌梗塞、脑中风发病、死亡高峰时节的罪魁祸首,生活上可以多留意一些小细节,降低心肌梗塞、脑中风意外发生的机会,可能得多吃一颗药:冬天血压比夏天高,跟医生多问问,医生会视情况调整药量,维持血压稳定。血压不要降太快:若有胸闷或感觉不舒服、血压突然飙过180/110mmHg时,过去做法是将降压药咬破或戳破置于舌下,希望快速降血压。不过现在并不建议这么做。因为血压降太猛会有脑中风危险,降压药用吞服的就好。血压偶尔高一点,比方超过160mmHg时,先休息半小时后再量一次,不要急着加药。
本文是孙玉梅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