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耳的解剖

发表者:李原 人已读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组成。下图显示听觉形成的基本原理。

外耳包括了耳的外部软骨结构(耳廓)和耳道。耳道呈不规则的弯曲,长约2.5厘米,直径约为8毫米。耳道的生理弯曲有效阻止水和异物侵入耳道。耳道的外部相对较软,而里端是较硬的骨性结构。耳道终止于鼓膜。耳道的内壁有很多腺体,分泌耵聍。外耳的作用是定位、采集、传导和放大声音。同时,它也是保护中耳的天然屏障。

中耳是指位于鼓膜后的含气空腔。中耳通过咽鼓管与咽喉维持中耳气压的稳定。中耳腔内有三块被称为听骨的微小骨骼,分别是:锤骨、砧骨、镫骨。这条听骨链将空气振动进行放大并传递到内耳,引起内耳液体的振动。

镫骨肌和鼓张肌附着在听骨链上。当巨大声响传进时,以上两块肌肉被反射激活。一旦激活,它们会通过听骨链阻止声音的传导,以保护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深藏于颞骨岩部之中,包括听觉和平衡系统的感觉终器。内耳按解剖位置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按组织学结构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按生理功能分为听迷路(耳蜗)和前庭迷路(包括前庭和3个半规管)。耳蜗是一个30mm长的管腔,盘绕成2又3/4圈,其内充满液体。前庭膜和基底膜沿着管子的长径将其分为三个平行的部分:前庭阶、中阶和鼓阶。耳蜗主要起着声波的传递和转化作用。耳蜗内的毛细胞将中耳传来的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电冲动,再由蜗神经将此冲动传递到中枢听觉通路。

本文是李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