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孙勇伟 人已读
胆管癌是一种沿着胆管发生的恶性肿瘤,所以它可以侵犯胆管的任何部位,故胆管癌分为肝内胆管癌和肝外胆管癌,其中以近段胆管(肝门部胆管)最多见,约占58%;中远段胆管分别占13%和18%,约占消化道肿瘤的3%,在肝脏原发肿瘤中占据第二位,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2%。
对于胆管癌的发生率,在美国、欧洲、日本的发生率分别是:0.85/10万,3.327/10万,0.58/10万;在南亚,包括泰国和中国华南是该病的高发地区。目前对胆管癌的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肝内胆管结石,肝胆管纤维囊性病,HBV/HCV感染,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肝华支睾吸虫病, 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胆道畸形等有关。
那么胆管癌有什么临床表现?①腹痛比黄疸明显;②夜间痛、静息痛为主;③ALP、γ-GPT早期显著升高;④B超和CT可见阻塞上端胆管扩张,很少见到肿块;⑤直接胆道造影可见特异的胆管阻塞影像。这些症像可以帮助我们通过化验血的肿瘤标志物和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比如:B超,CT,核磁共振,逆行胰胆管造影,超声内镜等以便更好的早期发现问题。
对于胆管癌的病理分型:根据肿瘤的大体形态可将胆管癌分为乳头状型、硬化型、结节型和弥漫浸润型4种类型。肝外胆管癌组织学缺乏统一的分类,常用的是按癌细胞类型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分为6型:①乳头状腺癌;②高分化腺癌;③低分化腺癌;④未分化癌;⑤印戒细胞癌;⑥鳞状细胞癌等,以腺癌多见。
由于胆管周围有血管、淋巴管网和神经丛包绕,胆管癌细胞可通过多通道沿胆管周围向肝内或肝外扩散、滞留、生长和繁殖。常见的转移途径包括淋巴转移、血行转移、神经转移、浸润转移等,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可转移至其他许多脏器。肝门部胆管癌细胞可经多通道沿胆管周围淋巴、血管和神经周围间隙,向肝内方向及十二指肠韧带内扩散和蔓延,但较少发生远处转移。
对于如何治疗胆管癌?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比较,以手术切除者最佳,比如:肝门胆管癌根治术,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术,特殊肝段切除术等,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减黄手术者。因此,对有手术条件的胆管癌患者,应尽可能早期作根治性切除。我们发现肿瘤切除较彻底的1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40%,而姑息性手术的仅在55%和10%。单纯引流的晚期患者生存时间很少超过1年。手术切除虽能取得近期疗效,但在远期效果上仍不够满意,局部复发率很高,故完善的术后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就显得十分必要。
孙勇伟主任专家门诊时间:
周四上午专家门诊(仁济东院)
周四下午特需门诊(仁济东院)
地址:上海仁济医院东院,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建路160号。
https://m.haodf.com/touch/doctor/DE4r08xQdKSLvh2lC49LoalFRy9w.htm,复制链接到浏览器中打开----点击下方“在线咨询”,文字向我咨询,或点击“电话咨询”电话向我咨询。
本文是孙勇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