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锻炼方案
ACL损伤术后康复训练计划
第一阶段(0~2周)
治疗目标:减轻疼痛,消除肿胀,增加关节活动度,加强膝关节本体感觉并适当增加肌力
1.佩戴保护性的支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拐杖承担部分身体重量
注意:同时伴有半月板缝合、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重建术后2周内尽量不要负重
2.消除肿胀,减轻疼痛
使用半腱肌肌腱移植的患者需要注意膝关节后方的轻微淤血,进行适当的理疗处理,使用髌腱移植的患者需要在拆线后进行局部超声波治疗(注意不要接触到钉子),同时注意活动髌骨,避免因肿胀而引起髌骨的活动受限。
疼痛的减轻可以采用适当的冰敷和电疗,冰敷的时间大约10~15分钟为宜,电疗则可以较多采用TENS(经皮神经电刺激)处理。
髌骨松动(左右、上下)
3.增加关节活动度
ACL重建术后关节的纤维化是造成活动度受限的主要原因,所以初期康复训练主要以屈伸膝训练和使用静态或动态支具恢复关节活动。早期的这类活动可以避免膝前疼痛的发生,只要移植物定位准确,膝关节的过伸训练不会对关节稳定产生负面的影响。
0~2周的伸膝角度基本上可以恢复至正常角度了,但是屈膝的角度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伸膝角度改善
4.加强膝关节本体感觉、增加肌力
此时主要以膝关节前后侧肌群联合等长收缩的动作为主,如在治疗师的协助下完成直腿抬高的训练、屈膝位的末端角度等长收缩、踝泵等动作弹力带踝泵
直腿抬高and直腿后伸
屈膝位末端角度等长抗阻
(屈膝位末端角度,等长抗阻,保证小腿与大腿之间没有相对位移)
第二阶段(2~6周)
治疗目标: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进一步增大屈膝关节活动范围,减轻肿胀程度,拆除支架尝试部分或正常负重
1.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为了使ACL的剪切力减小,将风险降到最低,这个阶段我们采取闭链训练(闭链训练:肢体游离端被固定的训练)比较多一些,闭链运动在完成膝关节屈伸时,需要同时收缩屈肌和伸肌,从而限制了胫骨的前移,力矩也明显小于开链运动(闭链训练:肢体游离端没有被固定的训练)
上下台阶训练
蹬功率车
(注意在蹬车时膝不要完全伸直或过度屈曲)
靠墙半蹲
双足提踵
2.增大屈膝关节活动范围
此阶段差不多可以使得屈膝的范围达到100度左右,注意防止进一步的纤维化出现
3.减轻肿胀程度
此时关节内的稳定性很差,软骨之间的磨损程度会加剧,并且关节内的循环代谢能力也不好,训练中有1~2成的疼痛、训练完有肿胀出现是很正常的现象,各位不用过于担心。只要疼痛没有超过2成,训练结束后的肿胀再半小时左右可以恢复,都是可以接受的。
训练完后可以进行适当的冰敷,电疗和超声治疗可以继续。
4.恢复正常负重和正确的步态
加强躯干的稳定性(腰腹部位的力量)和腿的姿态
第三阶段(6~12周)
治疗目标:增大关节活动度,提高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肌肉力量,恢复本体感觉
1.增大关节活动度
此时膝关节可以做到完成伸直,屈曲角度可以达到130度左右,如果活动度受限的特别厉害,建议请专业人士介入康复治疗
2.提高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肌肉力量
此时需可以做到单腿完全负重,力量训练项目逐步从闭链动作向开链动作转化。ACL在屈曲15~30度时的受力最大,所以此时如有小范围疼痛和不适感属于正常现象。
靠墙90度静蹲
抗阻伸膝
抗阻屈膝
腘绳肌强化训练
3.恢复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平衡和协调能力
单足站立
灵敏梯训练
平衡训练
第四阶段(12周以上)
治疗目标:真正回归正常工作、生活、运动之中
增加下肢的灵活性和动态稳定性,增加跑步动作(向前、向后、急停、变向)和膝关节扭转动作,纠正跳跃姿势和落地的受力方式
BOSU球平衡练习
变向训练
膝关节动态稳定性训练
跳跃练习
(以上部分内容转自“森诺运动康复”)
按照以上方式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一般会得到很好的恢复效果。但如果您在术后1~2月内膝关节活动度还小于90度、还存在明显的疼痛、肌肉有明显的萎缩或者日常生活受限,建议您及时就诊于门诊,进行康复评估,越早进行专业的康复干预效果越好。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