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伟阳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肌张力与小儿脑瘫:医生常说的肌张力到底是什么?

发表者:米伟阳 人已读

脑瘫患儿家长经常会从医生那里听见“肌张力”这个词,那么肌张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与孩子的脑瘫有什么关系呢?相信有不少家长还搞不清楚。

什么是肌张力?

肌张力是肌肉所保持紧张状态的程度,它可以分为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及运动性肌张力等。测定肌张力在儿童脑瘫的检查中较为重要,肌张力异常是脑瘫儿童的常见表现,它直接影响患儿的活动及其功能水平。

当人体的肌张力过高时,其肢体肌肉发紧、发硬,被动活动时有折刀样或齿轮样抵抗感觉,前者主要见于锥体路损伤,后者主要见于锥体外系损伤。肌张力过高可致姿势异常,往往是脑瘫的典型表现,如交叉腿即是两下肢内收肌肌张力过高所致。

正常儿童的肌张力表现为以下两大特征:

1、近端关节可以进行有效的同时收缩,具有完全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的运动能力;如果将肢体被动地放置在空间某一位置上,有保持肢位不变的能力,并且能够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间的平衡。

2、具有随意使肢体由固定到运动和在运动过程中变为固定姿势的能力;需要时可以完成某肌群的协同动作,或某块肌肉的独立运动功能的能力;被动运动时有一定的弹性和轻度抵抗性。

脑瘫患儿肌张力的表现:

脑瘫患儿就往往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亢进、肌张力不协调及肌强直等。

1、肌张力低下时肌肉松弛无力,易受重力影响而下垂,被动活动时没有抵抗的感觉,主要见于周围神经损伤、小脑损伤及肌肉系统疾病。

2、肌张力亢进时肌肉发紧、发硬,被动活动时有折刀样或齿轮样抵抗感觉,前者主要见于锥体路损伤,后者主要见于锥体外系损伤。肌张力亢进可致姿势异常,往往是脑瘫的典型表现,如交叉腿即是两下肢内收肌肌张力亢进所致。

3、肌张力不协调是指伸肌、屈肌张力不平衡,往往造成手足徐动。

4、肌强直是指肌张力明显亢进并持续存在,类似抽搐,往往是重症脑瘫的表现。

肌力高与脑瘫之间的关系

临床上常见的脑瘫患儿肌张力异常是表现在肌张力过高上,换言之肌张力高与脑瘫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1、痉挛型脑瘫:我们知道,痉挛型脑瘫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一类脑瘫,约占全部患者的60%~70%,肌张力高是其最典型的表现。患儿常表现为“折刀”式肌张力增高,肢体活动受限,上肢常表现为屈肌张力增高,肩关节内收,肘关节屈曲,腕关节屈曲。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拇指内收,紧握于掌心中。下肢大腿内收,肌张力增高,大腿外展困难,髋关节内旋,踝关节跖屈。

当痉挛型脑瘫患儿呈俯卧位时,因肌张力过高其膝关节、髋关节呈屈曲姿势,抬头困难,仰卧位时头后仰或低头。扶呈坐位时头向后仰,用力扶成坐位后膝关节弯曲,不能伸直,跪时两足跟不能放在臀后方而是在两侧,下肢呈“W”形。站立时髋、膝略屈,足尖着地。由跟腱收缩,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而呈踮足。

由于大腿内收肌肌张力过高,紧张行走时呈剪刀步态,腱反射亢进或活跃,骨膜反射增强,踝阵挛阳性,2岁以后巴氏征仍阳性。

2、强直型脑瘫:强直型脑瘫也是一种与肌张力过高有直接关系的脑瘫,但临床上很少见到。由于患儿全身肌张力显著增高,肢体僵硬,活动减少。由于锥体外系受损所致。被动运动其四肢时,主动肌和拮抗肌都有持续的阻力,肌张力呈铅管状或齿轮状增高,腱反射不亢进,常伴有严重智力低下。

FSPR术可以有效降低肌张力

痉挛型脑瘫患者最佳的手术就是FSPR术(即功能性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离断术),通过手术全面调整患者的肌肉张力,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尽量接近正常状态,且可以长期、稳定、彻底地解决患者肌肉痉挛的痛苦,并为其运动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提供了前提条件。

同时术后还需坚持进行脑瘫康复训练,一是巩固手术的治疗效果,二是改善孩子的运动功能以及纠正孩子长期形成的错误姿势。只有两种治疗的相互配合下,脑瘫治疗的最终目的才能够实现。

本文是米伟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