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霆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很多超级体育明星和电影明星选择PRP的原因

发表者:袁霆 人已读

骨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PRP的全称是platelet-rich plasma,中文是富血小板血浆。是从人体血液里提取出来的一种生长因子浓缩液。

超级明星们最害怕什么?体育明星最害怕身体受伤,电影明星们最害怕容颜衰老。

NBA的科比(Kobe),高尔夫的老虎伍兹(Tiger Woods),网球王子纳达尔(Rafael Nadal)。。。。。。受伤后,都选择了PRP治疗。

好莱坞的安吉丽娜茱莉叶,著名美国女星Kim Kardashian。。。。。。为了保持容颜不老,青春长驻,也都选择了PRP治疗。

breakthrough-of-technology-to-preserve-platelet-mj-life-mp2-prp-4-728.jpg

https://www.kali-alaia-lightworker.com/how-angelina-jolie-uses-stem-cell-therapy-to-improve-her-appearance/

为什么?

为什么很多人需要PRP的治疗,或者说必须PRP治疗?

鉴于门诊和网络上常有人来咨询PRP的问题,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科普。

人体由很多种组织组成,比如骨头,肌肉,皮肤,肌腱,韧带,软骨,神经等等。这些组织中,有些组织受损后修复比较容易,比如皮肤,肌肉。但有一些组织受损后,很难自行修复,比如肌腱,软骨。

有一类病人,组织自身修复功能很弱。比如糖尿病病人,瘫痪的病人,癌症晚期很虚弱的病人,化疗之后的病人,等等,这类人群的组织生长能力较弱,一旦磕磕碰碰,擦破皮肤,摔断骨头,也很难愈合。

最后,所有人都会慢慢变老,老去的,其实,无论是人类,还是动物,或者植物,甚至老去的汽车,桌椅板凳,都不容易再恢复,再焕发青春。

为什么?为什么肌腱软骨损伤后即使是年轻人也无法完好恢复?为什么年老体衰的人受伤后不易恢复?

这是因为人受伤后,所有组织的恢复,再生,均是由生长因子来调控的。生长因子就好比我们这座身体大厦的建筑工人。肌腱软骨本身所在的局部环境的生长因子数量很少。年老体弱,或放疗后的病人,生长因子数量不仅少,活力还不够。所以,一旦受伤了,建筑工人数量不够,或建筑工人身体衰弱,那就无法重建我们受损的身体了。

人体内绝大部分生长因子贮存在一种叫血小板的东东里,血小板是做什么的?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皮肤破损后,血管破裂,血流出来。如果没有血小板,血会一直流下去,直到血尽人亡。血小板是用来止血的,血小板聚集在伤口处,把血液凝固起来,然后会释放出贮存的生长因子,生长因子会促进伤口周围细胞增殖,还会招呼来各种各样的修复细胞,最终破损的皮肤在生长因子的调控下,由细胞一个一个修复完善。

22.png

www.ncbi.nlm.nih.gov/pubmed/28042318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里的巡逻车,一旦发现了房子墙壁坏了,就会停在事故现场,并放出车里的建筑工人,找来各种材料,泥巴,水泥,油漆,把墙壁重新修好。

4.jpg

PRP,叫富血小板血浆,意思是PRP中血小板很富集,浓度很高。换言之,就是PRP由很多很多的巡逻车组成的。运动员们肌腱断裂后,人体能派出的巡逻车和建筑工人数量是不够用的,那怎么办?如果不用PRP,会如何?这种情况,就如同一座房子塌了,只能派出两名建筑工人,那房子修复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名建筑工人,只能把样子搭起来就不错了,里面的钢筋水泥可能就无法构建了。所以,这一类病人,强烈推荐PRP的使用,PRP中高浓度的血小板,就像大量的巡逻车与建筑工人一样,即使一座房子倒塌,保质保量的修复也不是难事。

皮肤的老化,就好比身体的慢性受损,这在皮肤的表现上尤为明显。老人皮肤的建筑工人力不从心,只能面对着衰弱的皱纹,老化的纤维,尽力而为,却力不从心。PRP提供了大量的建筑工人,在发现外墙开始慢慢剥脱时,及时修复,这也是一些女明星保持不老容颜的一个秘密。

55.png

http://www.drnumb.com/blog/skin-needling-essential-rejuvenation-skin-care/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答案就变得很容易了。我们的身体,如同这个世界,如同一个工地,在盖起一栋栋美丽房子的时候,老房子在一座接一座的坍塌。工地慢慢变成小区,小区慢慢变老,建筑工人也越来越老,越来越少,慢慢杂草丛生,被人遗弃,这是万物的规律。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小区慢慢变老时,召集到更多的建筑工人,保持小区变老的时间更长一些,更长一些。。。。。。

本文是袁霆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