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二院成功完成广东省首例组配式人工全股骨置换术
日前,广东首例“组配式人工全股骨置换术”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完成,拯救了刘奶奶的左腿和行走功能,还有晚年的幸福生活。
肿瘤“啃食”大腿骨,刘奶奶险些残疾
今年65岁的刘奶奶,一直在北方生活,孩子大学毕业后在深就业,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她便来到深圳帮忙带孙子。2017年上半年刘奶奶突然出现左大腿疼痛肿大,去医院检查确诊为左股骨下端骨肉瘤,医生告诉她这是一种高度恶性骨肿瘤,必须做截肢手术才能救命。刘奶奶不愿成为缺一条腿的残疾人,不愿给孩子的生活带来负担,坚决不同意截肢。经医生推荐,她来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骨肿瘤科,求诊于张世权主任。张世权主任仔细查看了她的病情,认为可以采用保肢手术。2017年4月,张主任主刀为她顺利完成了左股骨下段瘤段广泛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后经康复训练,她很快就恢复到像正常人一样走路,又能够帮忙着带孙子了。
术后肿瘤再复发,京深“三名工程”专家携手应对
不幸的是,术后刘奶奶没有按医生的计划完成术后辅助化疗,导致肿瘤复发。今年1月,刘奶奶突发左大腿剧烈疼痛、行走活动受限,她再次来到市二医院骨肿瘤科就诊。经检查证实肿瘤复发并发左股骨上段病理性骨折,由于残余正常股骨有限,再次保肢手术困难。刘奶奶看着天天加班忙碌的儿子,以及天真可爱的孙子,整日以泪洗面,无法接受截肢手术。于是强烈要求保肢手术,宁死也不愿成为家庭的负担。
张世权主任团队与市二医院引进的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团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郭卫教授团队会诊,仔细讨论病情后提出两个治疗方案:一、行高位截肢术;二、行人工全股骨置换重建保肢术。刘奶奶与家人商量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全股骨置换保肢手术。
医生创新保肢术式,填补广东省空白
张世权主任告诉记者,为刘奶奶进行“人工全股骨置换重建保肢术”有两个个难点。第一,股骨是全身最大最长的骨骼,髋、膝关节也是全身主要的负重关节,这次手术将同时进行髋关节、股骨干和膝关节的置换,手术范围广、创面大、出血多、风险高。第二,常规订制全股骨假体需要2周左右时间,而刘奶奶股骨病理性骨折后局部广泛出血,终日卧床出现肺部感染、患肢严重肿胀等并发症,全身情况日益恶化,必须尽快手术保肢及挽救生命。
张主任反复研究病情,决定迎难而上,实施在广东地区尚属空白的先进保肢技术---组配式人工全股骨置换及功能重建术,组配式全股骨假体可以在手术台上现场组装,技术要求更高,但如果及早手术成功,病人将很快再次站起来恢复行走功能。
经过准备假体、控制病人肺部感染以及防止腿部血栓发生等周密的术前准备,在刘奶奶入院后第3天,由张世权主任主刀、李伟副主任医师等密切配合,仅用2小时即完成了这一高难度创新保肢手术。术后经规范抗凝、预防感染及精心护理,刘奶奶康复非常顺利,伤口愈合良好,术后一周已开始下地行走训练。接下来还要进行一个月的康复训练,半年左右的化疗,即可痊愈。
张世权主任告诉我们,骨肉瘤是一种高度恶性骨肿瘤,由基因突变引起,瘤细胞会像白蚁啃木头一样“啃食”骨头,最后导致病理性骨折、巨大血肿形成,使患者瘫卧于床、痛不欲生,不及时处理肿瘤还会扩散至全身危及生命。但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这种疾病已经有70%的治愈率了。张主任还提醒广大市民,如果发现四肢关节处疼痛难忍,尤其是持续性的夜间疼痛和静息痛,一定要及时来医院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近年来,市二医院骨病骨肿瘤学科乘“三名工程”东风,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团队携手合作,已全面开展骨科疑难、恶性骨肿瘤与软组织肿瘤保肢术、全肩胛骨置换术、半骨盆置换术、四肢髋、膝、肩、肘、腕关节定制及组配式关节置换术、儿童可延长关节置换术等高难度骨科手术,为市民在家门口治大病、做大手术提供高水平医疗保障。
本文是张世权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