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孙勇伟 人已读
一、胆囊炎的病因是什么?
胆囊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发病率在40岁以后逐年增加,女性多于男性。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管梗阻和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约95%以上的病人有胆囊结石,称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胆囊无结石,称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主要致病原因有:1、胆囊结石移动至胆囊管附近时可堵塞胆囊管或嵌顿于胆囊颈,引起胆汁排出受阻,胆汁滞留、浓缩引起胆囊的炎症、水肿甚至坏死。2、细菌感染细菌多为肠道细菌拟行进入胆囊,在胆汁流出不畅时造成感染。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的、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超过90%的病人有胆囊结石,其发作的病因主要也是两个,一为胆道感染,二为胆囊结石存在。
因此胆囊炎不管急慢性一个重要因素是结石形成,胆囊结石80%以上为胆固醇结石,结石形成的理论有两个:1、正常胆汁由肝细胞分泌,其成分主要有胆汁酸盐、胆固醇、磷脂和胆红素等,当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过高时就容易析出形成结石,2、胆道细菌感染可以形成成石的核心。当胆汁中胆固醇过饱和碰上胆道细菌感染时就有成石的基础了。
胆囊结石成因非常复杂,简单地讲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和磷脂浓度比例和造成胆汁淤积的因素都能导致结石形成。如某些地区和种族的居民、女性激素、肥胖、妊娠、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糖尿病、高脂血症、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后,回肠末端疾病和回肠切除术后、肝硬化、溶血性贫血。
二、哪些人群需要注意?
不能一概而论,胆囊结石的流行病学提示,国内在西北、北方、新疆、西藏以及大城市中胆囊结石高发,这主要与病人的饮食习惯、地理环境、营养条件、胆道本身的病理改变和身体的代谢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胆囊结石高发区、女性、肥胖、妊娠期、喜食油腻食物者,有以上所述疾病者均为胆囊结石高发人群,需多加注意。
三、如何预防和治疗?
预防措施:包括减少高脂肪摄入、减重、规律饮食、重视早餐,不暴饮暴食、不酗酒,积极治疗机体原发病,已经发现胆囊结石的人一定注意减少剧烈运动防止胆囊结石突发嵌顿引起急性胆绞痛。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最终需手术治疗切除胆囊,一般先行保守治疗控制急性炎症,争取择期手术较为安全,急诊手术应控制在发病后72小时以内,炎症时间过长则局部解剖不清增加手术难度、相应增加患者风险,当然有少部分病人保守治疗无效或病情加重,也必须急诊手术以挽救生命而不必局限于72小时这个时间点,手术方式根据医生水平、病人情况选择,原则量力而行、简单易行、解决问题。慢性胆囊炎对伴有结石或确诊为本病的无结石者应行胆囊切除,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对无症状者或腹痛可能由其他并存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炎等引起者手术治疗应谨慎,不能耐受手术者可选择非手术治疗。
四、对已患和未患胆囊炎人群有何建议
健康饮食包括荤素搭配、不暴饮暴食、不酗酒、记得吃早餐、注意锻炼保持身材是对健康人的一点忠告。已患胆囊炎的病人特别是伴有结石的特别需要注意清淡饮食、勿做剧烈运动,控制情绪、相信医生的专业判断,特别是伴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者、需要经常出差外地的或野外工作者建议尽早处理胆道疾病。
五、哪些胆囊需要手术
大家最关心的可能是哪些情况需要做手术和做什么样的手术。首先做手术的目的有两条,第一条是解除由胆囊炎发作给我们带来的痛苦和危险;第二,无论是胆囊结石还是胆囊息肉,久而久之都会引起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导致胆囊粘膜的炎症发生,成为一种癌前病变。正常人胆囊癌的发生率是十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四,而合并慢性胆囊炎的患者胆囊癌的发生率就高得多。所以第二个手术目的就是防止发生胆囊癌,因为一旦发生胆囊癌,平均寿命只有六个月左右。那什么情况下需要做胆囊切除手术呢?
1、就是反复发作的急性胆囊炎病人;
2、因为胆囊结石造成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病人;
3、较大的结石比如2cm以上的结石的病人;
4、胆囊充满型结石,已经没有储存功能的胆囊;
5、胆囊管堵塞或粘连,胆囊内的胆色素已经被胆囊粘膜吸收并分泌出大量粘液,形成白胆汁;
6、胆囊结石张在胆囊管上影响胆囊排空;
7、胆囊结石压迫胆总管或压破胆总管,造成黄疸或胆囊胆管漏;
8、急性胆囊炎做了胆囊造瘘的病人;
9、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的病人;
10、有1cm以上胆囊息肉的病人(1cm胆囊息肉恶变率为10%,2cm胆囊息肉恶变率为20-30%,3cm胆囊息肉几乎都会恶变);
11、胆囊息肉不足1cm但生长速度过快的患者;
12、宽基底的胆囊息肉病人;
13、胆囊壁局部增厚怀疑恶变的患者;
14、虽然有多发结石可能也没有典型的症状,但结石存在时间过长(大于10到15年)。以上这些病人都需要做胆囊切除手术。
孙勇伟主任专家门诊时间:
周四上午专家门诊(仁济东院)
周四下午特需门诊(仁济东院)
地址:上海仁济医院东院,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建路160号。
https://m.haodf.com/touch/doctor/DE4r08xQdKSLvh2lC49LoalFRy9w.htm,复制链接到浏览器中打开----点击下方“在线咨询”,文字向我咨询,或点击“电话咨询”电话向我咨询。
本文是孙勇伟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8-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