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宝宝)中耳炎
小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发生于6个月至6岁之间,多见于秋冬期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常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等。且以肺炎链球菌引起的感染最重,并发症最多
诱因
多由于咽鼓管感染途径,如呼吸道感染,疲劳或受凉后免疫功能下降鼻腔或者鼻咽部细菌侵及中耳。,
临床表现
多于感冒的中期或者末期出现突发耳痛,部分患者睡眠中痛醒,疼痛为阵发性,可伴有发烧,呕吐、腹痛等症状。不会诉说的婴儿可表现为频繁哭闹,食欲不振,挖耳或用手敲头,有时伴有高热
临床诊断
对于能主诉耳痛的大龄幼儿或者儿童,诊断不困难,小婴儿由于缺乏主诉,单凭临床表现很容易漏诊,部分患儿反复高烧,血象居高不下,后来耳朵出脓才知道原来是发中耳炎,家长需要仔细观察患儿的精神,睡眠哭闹或者拍头挖耳等表现,及时到耳鼻喉头颈外科就诊检查。
治疗方案及疗程
口服或者静脉使用抗生素,小于2岁的婴幼儿抗感染治疗10天,2岁以上儿童抗感染治疗7天,视恢复情况可增加疗程或者更换抗感染药品。疼痛剧烈可以酚甘油滴耳液或者氧氟沙星滴耳液安慰。辅以鼻腔药物,必要时短期加用免疫增强剂。
重症患者的识别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中耳炎危险和严重的并发症是化脓性脑膜炎,早期可表现精神差,嗜睡和呕吐。
常见并发症
急性乳突炎,耳后骨膜下脓肿,面神经瘫痪,化脓性脑膜炎等
随访复查期间听力检查的必要性
如果把中耳比喻成一个有很多个房间的大房子,鼓膜仅仅是其中一个房间的窗户,医生很难凭观察鼓膜来明确判断中耳内肉芽或者积液情况。客观的听力检查如声导抗可以比较好地评价中耳的压力和积液情况,必要时需要联合中耳CT检查。
预后
急性中耳炎痊愈期一般1-3个月,后期会残留中耳积液,至3个月时还有大约25%的患儿会残存鼓室积液,在鼓室积液未完全吸收,鼓室功能未完全恢复的情况下,每次的呼吸道感染均容易再发急性中耳炎。部分患儿在急性中耳炎以前就存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只是儿童不会主诉耳部不适所以未正确诊断治疗,此类患儿治疗时间更长。
哪些情况需要性鼓膜切开置管术
1、反复耳痛发烧超过5天,敏感抗生素补液超过三天不见好转,患儿仍有倦怠,表现为不肯吃不肯玩,检查可见鼓膜紧张部隆起积脓,或者松弛部有肉芽隆起
2、伴发颅内外并发症
3、急性中耳炎经治疗3个月后仍有明显中耳积液或伴有听力下降。
急性中耳炎预防
1、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感染
2、积极处理鼻部慢性疾病如鼻炎鼻窦炎或者腺样体肥大
3、正确擤鼻涕和洗鼻
4、肺炎链球菌疫苗注射
5、合适姿势喂奶。
6、在急性中耳炎未痊愈期间,不建议乘飞机,当然,如果飞机旅行很重要,可以权衡
本文系尹德佩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尹德佩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