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光
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
肿瘤微创治疗中心
射频消融治疗肿瘤的原理和意义
8799人已读
射频消融治疗是利用射频电流在局部直接杀灭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时在CT、超声或磁共振的导向下,经皮将射频电极针直接插进肿瘤组织,射频电极针发出的射频电波使肿瘤组织的极性分子产生高速震荡,相邻分子互相摩擦和撞击产生的热量,使治疗区域的局部温度在十几分钟内达到90~100℃,甚至超过100℃。肿瘤细胞对热的耐受性要明显低于正常细胞,42℃以上即可有效快速杀死肿瘤细胞,使之发生热凝固坏死。射频消融同时可使肿瘤组织的血管凝固,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
Dupuy等于2000年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我国也在同一时间开展了这一治疗技术,目前是世界上射频消融治疗肺癌例数最多的国家。射频消融治疗肺癌,对直径小于5cm的病灶,一次治疗可以使肿瘤完全灭活,对中晚期肺癌,作为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肿瘤病灶的灭活,减少肿瘤负荷,保护机体整体功能,能延长患者的无疾病进展时间(PFS)和提高总生存时间(OS)。
除原发性肺癌以外,射频消融对肺转移癌、胸膜肿瘤、胸壁骨骼或软组织的转移以及纵隔肿瘤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是李晓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