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学忠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就诊指南

经皮射频消融并椎体成形术治疗晚期脊柱转移瘤

发表者:于学忠 人已读

随着肿瘤综合治疗措施的进步,肿瘤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几率也随之增加。恶性肿瘤的骨转移最常累及脊柱,以胸椎最多见,腰椎和颈椎次之。脊柱转移瘤可破坏椎骨、压迫脊髓和神经,引起胸腰背部疼痛和/或不同程度的瘫痪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负担。

脊柱转移瘤的治疗目的:(1)减轻疼痛,(2)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性,预防或处理病理性骨折(3)改善和保护神经功能预防和减少瘫痪,(4)延长患者生命

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一般遵循以下原则: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一般情况、合并症情况、原发肿瘤的类型、转移灶的情况、生存期的预测和肿瘤解剖的分型,综合考虑,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生存期预测评估系统有Tokuhashi修正评分系统和Tomita评分系统。Tokuhashi修正评分总分大于等于9分者平均存活12个月以上,可进行手术治疗;总分6~8分者平均存活3~12个月;总分小于等于5分者平均存活3个月以下,宜行保守治疗。Tomita评分总分2~7分者可行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而总分8~10者宜行非手术治疗。

治疗措施:一般分为:(1)外科治疗:如果通过对患者进行评估,患者能够耐受手术,生存期长,可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如肿瘤椎体切除后椎体重建并联合内固定术,以达到切除瘤体,重建脊柱稳定性和避免脊髓或神经压迫的目的。对于难以完整切除肿瘤的患者,可后路姑息性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体成形并内固定术。(2)介入手术:对于难以耐受手术的晚期患者,应用射频消融技术或椎体成形术治疗。(3)内科治疗:对于不适合以上措施的患者应用营养支持/化疗或放疗治疗,或作为术后的辅助治疗措施。

近年来,我们应用经皮射频消融并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收到较好的疗效。射频消融术(RFA)是一种微创性原位灭活肿瘤靶向物理治疗技术,通过实时影像技术引导经皮向肿瘤组织内植入射频电极,通过电极针上裸露的电极丝使其周围组织产生高速离子振动和摩擦,由此产生的热量逐渐向外周传导,使局部肿瘤细胞发生变性和热凝固坏死,以最小创伤达到最大限度的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其作用机理:(1)肿瘤细胞坏死可产生白介素和TNF-α,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2)热毁损直接作用肿瘤细胞、使其周围血管组织凝固成反应带,进而阻断肿瘤血供使其坏死,防止其增大或转移。而椎体成形术用于转移瘤的治疗在于行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PMMA)可有效增强病椎强度和刚度,防止椎体塌陷和预防脊髓神经压迫,预防瘫痪;PMMA固化过程中热损伤可进一步杀伤骨肿瘤细胞;PMMA具有组织毒性,对神经末梢的直接损失导致痛觉减弱;PMMA改变病椎血供,导致肿瘤血供减少。二者结合可有效破坏局部肿瘤组织,损伤病椎内神经末梢,改变了病椎的血供,增强椎体强度,预防椎体骨折和塌陷,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该技术的适应证:椎体溶骨性转移瘤,且Tomita评分7-8分,不适合手术切除,患者生存期在3-6月以上的患者。禁忌证:患者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肿瘤多发转移,生存期短于3月的患者。

具体操作方法为:在C臂透视下或CT扫描定位病变椎体,经皮穿刺,同时可行病变椎体活检以明确病理类型,置入射频消融针进行肿瘤病灶射频消融后行椎体成形术。

该治疗手段局部麻醉下操作,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安全性高。同时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能够有效防止肿瘤转移椎体塌陷,预防瘫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是于学忠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