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伊始,如何开始心血管健康生活方式。
新春伊始,乍暖还寒,花开柳色新,大地生机再现。心血管疾病患者谨慎呵护,终于度过度过了寒冷的冬季,似乎可以放松警惕了。但是,殊不知,春季可能不是心血管发病最高的季节,但却是死亡高发季节。人们往往被天气转暖的假象蒙蔽,其实研究表明,春季气温忽高忽低,气压变化大,空气比较干燥,体内的血液黏度增高,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加上血管收缩时间相对延长,容易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心血管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近年来,我国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发病率和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目前主要心血管病现患人数达2.9亿,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绝大多数是可预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够预防或推迟心血管病的发生(一级预防),而且能够和药物治疗协同作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二级预防)。
对于高发病率的春季,我们应该如何开始心血管健康的生活方式呢?最新《2017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戒烟及预防青少年吸烟
1·主动吸烟或是被动吸入二手烟,吸烟量和心血管病、肿瘤或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呈显著正关联。
2·队列研究证据显示,戒烟者发病和死亡风险显著低于持续吸烟者。
3·无论何时戒烟都会获益。越早戒烟,获益越多。
4·每个人都应督促并支持各级政府制定有效的控烟法规,为公众创造无烟环境,宣传吸烟的危害,尤其防止青少年吸烟。
减少钠盐摄入量
1· 膳食钠盐摄入量和高血压、心血管病死亡等相关。减少钠盐摄入量可以降低血压。
2·中国人群钠盐摄入量普遍较高(平均10.5 g/d),特别是北方人群,远高于WHO(5 g钠盐/d)或我国营养学会(6 g钠盐/d)的推荐量。
3·除使用控盐勺外,用可口可乐瓶盖和啤酒瓶盖称盐也很方便, 600毫升的啤酒盖,正好盛6克盐 ,市民每人每天吃盐不要超过一平盖。 可口可乐一瓶盖,正好盛10克盐 ,家庭人口多时,用可乐瓶盖更方便。
4·应鼓励实施减盐措施。减少烹调用盐,选购含盐量低的食物,尽量少食或避免高盐食物。
5·即使钠盐摄入量不能立即达到推荐的水平,长期努力逐渐减少钠盐摄入量也可以有效地减少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
6. 膳食摄入的钾含量及钠/钾比例和卒中死亡率呈负相关。老年人群干预研究也发现食用含钾盐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我国成人钾摄入量普遍低于WHO和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水平。因此在推荐患者减少钠盐摄入量的同时,鼓励增加膳食钾摄入量特别是天然富含钾食物的摄入量,对预防心血管病的益处不言而喻。富含钾的食物多为水果蔬菜,可同时提供健康需要的维生素和纤维素。
限制酒精摄入
1·全球每年因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导致的死亡高达300万。过量饮酒是200余种健康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酒量与高血压、心房颤动及出血性卒中密切相关。
2·在偶尔大量饮酒的人群中,长期少量饮酒无预防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3·长期过量饮酒,或偶尔大量饮酒都会严重影响健康。
4·摄入量建议:我国建议每日摄入酒精量男性<25 g,女性<15 g。实际摄入酒精量的计算方法为:酒瓶标示的酒精含量(%v/v)×饮用的毫升数/100×0.8。
5·应提醒高血压患者、肝肾功能不良、心房颤动、怀孕或青少年个体不得饮酒。
增加运动,控制体重
1·身体活动不足是导致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2·适宜的有氧运动可降低安静时的血压,改善心肺功能,同时调节紧张情绪。
3·运动的形式可根据个体的喜好及运动环境和条件来决定,但运动量要根据个体的健康状况来决定。
4·中低强度的运动在控制血压,改善心肺功能方面较高强度运动更有效。每日30 min,每周至少做3~5次的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重在长期坚持。
5·对工作忙碌的年轻群体,每周2次较大强度的运动比完全没有运动的个体较少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6·适量运动加合理膳食有助于控制体重。每日总热量摄入应量出为入,即摄入的总热量不超过每日活动消耗的总热量,才能维持健康的体重。
合理膳食
1·控制膳食摄入总热量和减盐限酒
2·应增加膳食中非精制米面(谷粒表皮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比例,
3·减少膳食中总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4·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
5·目前我国人均摄入的脂肪在总热量中的比例较高,粗制米面、水果蔬菜明显不足。应建议每人每日摄入:奶类300 g,蔬菜300~500 g,水果200~350 g,禽蛋类120~200 g,谷薯类250~400 g。
6·合理的膳食可以增加纤维素、维生素、钾等摄入量,降低血脂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其他生活方式
1·乐观的生活态度、良好的睡眠等均对防治心血管疾病友益,心血管病患者和高危个体应遵从正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提出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和建议。
2·最大程度发挥干预措施的效果还要依靠公众教育和立法,创造健康的人文环境,使全体居民都能够从中获益。
美丽人生,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
本文是李妍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